《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25张PPT+教案+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25张PPT+教案+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9 18:50:5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会亭一中 王丽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冰心《繁星》
曹冲称象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品味,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从元方身上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组合作,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 圈点勾画。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
画横线,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写上批注。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 古: 今:
2.太丘舍去 古: 今:
3.下车引之 古: 今:
4.元方入门不顾 古: 今:
约定
离开
日期
前去,前往
拉,牵拉
引用
回头看
照顾或顾客
“不”同“否”
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日期(名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太丘
元方

家君
家君
尊君
尊君



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用原文句子回答)
3.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
王戎识李
①〔王戎〕晋朝人。
②〔诸〕众。
③〔游〕玩。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会亭一中:王丽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短文。
2、积累文言词语,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品味,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从元方身上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则故事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看着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是啊,自古以来,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机智聪颖的少年,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学生初读课文(齐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听课文录音,根据老师划分好的节奏,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

选两个学生看图片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解读,师生互动,研讨课文。
1、老师出示问题: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2)友人犯了哪两个错误?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小结
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九、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十、拓展阅读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