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力的单位是牛,用“N”表示;3.知道100克的物体的重力约是1N。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简易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比较准确的估计物体重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重物(土豆、钩码、文具袋等)、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曲别针、硬纸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弹簧,动手拉一拉弹簧,你发现弹簧有哪些变化?(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再用点力呢?引导学生说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科学家根据弹簧的这一特性,发明出了一种专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常也被叫做弹簧秤。
2、设疑:你想研究些什么呢?(结构 用法 种类 原理等)
带着疑问来进行科学探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要想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首先我们得认识弹簧测力计。生活中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根据其外形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课件出示:平板式 手柄式 圆筒式 条形盒式。)
今天,我们选择条形盒测力计来研究。
2、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
要求: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推测一下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活动完毕后,分小组汇报。师用课件引导整体认知。
3、观察刻度盘,进一步认识测力计。
(1)认识力的单位。生活中,人们常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它是以伟大科学家牛顿的名字来命名的,用大写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1N≈100gf)
(2)认识测量范围。观察条形盒测力计,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如果超过了它的测量范围,会出现什么问题?
(弹簧测力计利用的是弹簧在一定范围内所受的拉力大则伸长长的特点,超过了弹簧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弹簧将无法恢复原状,造成损坏。)
(3)认识刻度值。
弹簧测力计上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呢?(课件)
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感觉一下1N的力。
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课件)
你能不能准确读出下列刻度?(课件)
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呢?请看老师的示范。
下面,我们来实际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
(提醒注意事项:1、拿起测力计(提环),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怎么保证测量的力不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先估计,再测量)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的内容。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再试一试,在桌面上水平拉动文具盒要用多大的拉力?(活动后汇报)
四、自制简易弹簧测力计
1、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你愿意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吗?
2、拿出制作材料: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等。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测力计的哪些部分?
3、怎样准确标出测力计的刻度?
(1)先确定0N的刻度位置。
(2)标注1N的位置。(方法:a,利用一个好的测力计测出1N的重物,然后挂在我们做的测力计上。B,或者利用有重量标识的钩码,挂住100克的钩码,橡皮筋末端所在的位置约是1N。)
(3)把0N到1N平均分为10等分,标上刻度,然后在等距离的标示下去。
【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
力的单位:牛顿(牛) 克力
1N≈100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