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导学案(一)
姓名: 组号: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知道火山爆发前会有预兆,观察和监视火山爆发前的异常现象,是提高人类抗灾能力的重要科学研究任务;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火山会改变地形。难点:认识火山会改变地形。
【课前准备】
人类居住的陆地表面,没有向海平面一样,都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例 1 的问题:
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 200 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例 1、如图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 B C D E
(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A.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B.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西高东低,呈网格状分布
2、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 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学习导航】
一、火山
1、【引入】观看火山喷发的录像。
①请描述你看到的火山喷发的景象有哪些?
②请你说说火山喷发物有哪些?
【讨论】 2、根据火山喷发的景象讨论下列问题
火山喷发前会有哪些预兆?
火山的喷发说明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存在着什么?
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火山的喷发给我们人类会带来些什么?
利: 弊:
3、对于火山大家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4、设问:那么火山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5、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第六章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一) 当堂检测
1、 关于火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火山石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火山的外部形态和火山活动的特点是相似的
B、维苏威火山、富士山都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2、关于火山喷发,下面不正确的是 (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3、地中海上有一座斯特龙博利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 150 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斯特龙博利火山属于
(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D、以上都不对
4、从火山喷发现象可以知道 ( )
A、地球内部全部是高温高压的岩浆 B、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
C、高温高压的岩浆会从地壳任何部分喷出来 D、所有火山每时每刻都在激烈地活动着
5、下列岛屿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是 ( )
A、上海崇明岛 B、长江三角洲 C、美国夏威夷群岛 D、舟山群岛
6、火山有利有弊,下列属于火山“弊”的是 ( )
A、火山灰挡住了太阳的辐射 B、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C、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 D、火山中常有矿产存在
7、“灼热的岩浆从裂口喷向天空,高达上千米,形成一片火海,空气中充满灰烟和水汽……”
这是发生了哪种地质现象?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滑坡
8、火山喷发的气态物质中,最多的是
(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9、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形式是
( )
A、地壳运动 B、褶皱、断层
C、褶皱和地壳运动
D、火山、地震
10、坚硬的岩石底下有 在活动着,它是沿着 喷涌出地面的。火山喷发物有 、 、 组成。
(一)、例 1、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丘陵 E、高原 A 1、A 2 、B 3 A 4 B 5 C 6A
第六章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导学案(二)
姓名: 组号: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知道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观察和监视地震爆发前的异常现象,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的重要科学研究任务;
3、知道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提高人们防震抗灾能力;
4、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震的预兆和自我保护措施,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难点:知道地震的预兆和自我保护措施。
【课前准备】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请问这里记录的是什么? 。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它的文字记录。
【学习导航】
二、地震
【预习】1、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哪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归纳】2、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地震会造成哪些连锁性的灾害?
3、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做一做: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4、每年地球上发生多少数量的地震,是不是所有的破坏都很大?人们如何表示地震的大小?
5、大家都知道大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那么地震可不可以像天气那样预报呢?换句话说,地震前有没有一些征兆呢?
6、尽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是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准确的预报每一次地震,假如有一天, 我们这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怎么办呢?
7、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象山是不是地震多发地区呢?火山呢?
8、那么世界上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9、设疑:从上述两幅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地震与火山的分布基本是重合的,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
第六章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二) 当堂检测
1、公元前 780 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 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水
2、发生地震时 ,位于震中的人,其震感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下面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
( )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 B、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
C、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 D、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
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注意保护头部 D.及时返回室内
5、 破 坏 性 地 震 的 震 级 约 为
( )
A、3 级以上 B、4 级左右 C、5 级以下 D、5 级以上
6、关于地震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偶尔一两次能预报正确 B、能正确预报所有的地震
C、不能正确预报 D、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报所有的地震
7、 关 于 地 震 发 生 时 的 应 对 措 施 , 下 面 各 选 项 均 正 确 的 是
( )
①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 ②关紧门窗,躲到宽大的房间里。 ③迅速跑到空旷处,并远离高压线。 ④若来不及跑出屋外,则躲到厨房、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⑤有人传说要发生地震,马上广为传播。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8、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带和 带。
9、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在小空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地区和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 3800 多年,记载史上的 9000 多次地震中,5 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 800
多次,8 级以上的大地震有 18 次。最强烈地震 8.5 级,共 3 次。它们是 1668 年山东营县——郯城地震,1920 年宁夏海原地震、1950 年西藏察隅地震。台湾是我国地震发生次数最多的省,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 200—300 次。
由以上材料可知,我国是一个 的国家;
破坏性地震的级数为 级以上;
我国地震发生最频繁的省是 省。
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最强烈地震为 级, 发生于 、
自治区和 省。
(二)1A 2D 3A 4D 5D 6D 7C
8(1)多地震 (2) 5 (3)台湾 (4)8.5 西藏 宁夏 山东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