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 同步训练卷 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 同步训练卷 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11: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粒子一定带负电荷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离子 D.电子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 a与 c的数目一定相同
B.原子中 b与 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决定该原子种类的是 b粒子的数目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 c 上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化学性质相似;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 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相同⑥Na+比Na稳定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6.石门山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丰富的负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离子(如O2﹣),O2﹣与O2比较,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含氧原子个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中子构成
D.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8.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的碳﹣14含量来推测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
9.科学家可以通过测定古生物化石中的碳﹣14含量来推算古生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4 B.8 C.6 D.20
10.元素铅的质子数为82,相对原子质量为207,求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  )
A.42 B.43 C.82 D.83
1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核外有26个电子,则铁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是(  )
A.26 B.28 C.30 D.56
12.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1911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 α 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 α 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绝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原子失去电子带   ,得到电子带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   ,带正电的原子叫做   ,带负电的原子叫做   。
1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氧   ,能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是铁   ;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3)不显电性的是   。
15.建立模型常需有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不断接近事物本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也是如此,其中行星桢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阶段。如图是碳原子结构的行星型,表示了碳原子核内有6个   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   ,且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原子核在原子中所的体积   。
16.科学家用氮﹣15研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氮﹣15是一种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其核外电子数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
A、根据质子带正电,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子不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子带负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没有中子,B错误;
C、原子和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C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可以忽略。D错误;
故选:A。
3.解:A、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概念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解: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1个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质子数相等;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质量几乎相等;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相等;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Na+比Na稳定。
故①④⑤⑥说法正确。
故选:A。
5.解: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Na+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故①④⑥正确。
故选:C。
6.解:A、通过O2﹣与O2比较,可知O2﹣与O2质子数相同,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通过O2﹣与O2比较,可知O2﹣与O2含氧原子个数相同,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通过O2﹣与O2比较,可知O2﹣与O2电子数不相同,故C说法符合题意;
D、通过O2﹣与O2比较,可知O2﹣与O2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解:
A、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可分为质子和中子,故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错误;
C、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无中子故错误;
D、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其中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故正确;
故选:D。
8.解:A、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为14﹣6═8,说法错误。
B、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
C、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
D、因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说法正确。
故选:A。
9.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内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
故选:C。
10.解: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2;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铅原子的中子数为:207﹣82=125,因此铅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125﹣82=43。
故选:B。
11.解:铁原子的电子数是26,则核内就有26个质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56﹣26=30。
故选:C。
12.解: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较大空间,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②符合题意;
极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正电荷分部在原子核上,较大空间内是没有带正电的粒子,故③符合题意。
该实验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任何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解: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故答案为:正电;负电;离子;阳离子;阴离子。
14.解:(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填:分子;
(2)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所以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故填:原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填:原子;
(4)分子、原子和中子均不显电性;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15.解: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且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原子核在原子中所的体积很小。
故填:质子;电子;很小。
16.解: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由于氮﹣15是一种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可知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7,
故答案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