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 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 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11: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2.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3.对于化学反应: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6.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7.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
A.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9.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0.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  )
A.AgS B.Ag2O C.Ag2S D.Ag2O2
11.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H3OH C.C2H5OH D.C2H6
1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 B.N2O C.NO D.NO2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水分子由   构成.
14.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15.已知:A与一定量的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为C和D.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则A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在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B,则C可进一步完全转化为 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当有34g A完全反应时,生成的质量为   g.
16.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   。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   ;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再根据其意义: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由此可知:
A、①②⑤⑥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分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有变化,故B错误;
C、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解:A、这种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选项错误;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8.8g×):(5.4g×)=4:1,选项错误;
C、该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选项正确;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1:3,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解:由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
4.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又因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8.8g×=2.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5.4g×=0.6g,
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2.4g+0.6g═3.0g,说明该物质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则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1.2g:8.8g=14:11,故说法正确;
C、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故说法正确;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3,故错误。
故选:D。
5.解: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
B、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
故选:B。
6.解:A、根据X+3O2RO2+2SO2和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2.2g+6.4g)﹣4.8g=3.8g≠4.3g;故A不正确;
B、反应中X、O2、RO2、SO2四种物质的质量比=3.8g:4.8g:2.2g:6.4g=76:96:44:128,利用参加反应的3个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B正确;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中共含有6个O原子,而反应物的3个O2中含有6个O原子,因此,X物质中不含O元素;故C不正确;
D、根据B的分析,产物为气态时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不是;故D不正确;
故选:B。
7.解: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也没有改变;
③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④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因此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8.解:
A、如果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的话,就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分子的种类也一定变;
B、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所以B是错误的。
C、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种类、质量、物质总质量。所以C是正确的。
D、如果物质种类没有改变的话,就不能是化学变化了,所以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故选:C。
9.解:A、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正确;
B、由2H2+O2 2H2O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正确;
C、由2H2+O2 2H2O可知,每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完全反应,但是由于水常温下问液体,所以没法谈体积,错误;
D、由2H2+O2 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0.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可判断反应前后Ag、H、S、O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Ag原子 4 0
H原子 4 4
S原子 2 0
O原子 2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2个分子中含4个Ag原子、2个S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由2个Ag原子、1个S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有以上推断可知:
A、X的化学式不是AgS,故A错误;
B、X的化学式不是Ag2O,故B错误;
C、X的化学式应是Ag2S,故C正确;
D、X的化学式不是Ag2O2,故D错误。
故选:C。
11.解:在反应X+3O22CO2+3H2O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反应后共2个C原子、6个H原子、7个O原子,
反应前现有6个O原子,
则X中共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1个O原子,
即化学式为C2H5OH,
故选:C。
12.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2)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3×2=2:3.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铜;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故选:(1)NO;(2)+5;(3)2:3;(4)铜;氢原子、氧原子.
14.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2)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3×2)=2:3.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铜.
故答案为:
(1)NO;(2)+5;(3)2:3;(4)铜.
15.解:A分子由1个S原子、2个H原子构成,因此A是H2S,氢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H2S与O2发生反应,生成S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S↓+2H2O;
若在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氧气,则硫可进一步完全转化为物质二氧化硫,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当有34gH2S完全反应时,设生成SO2的质量为x,则
2H2S+3O22SO2+2H2O
68 128
34g x

解得x=64g
故答案为:﹣2;2H2S+O22S↓+2H2O;2H2S+3O22SO2+2H2O;64.
16.解:
(1)右侧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左侧不反应,但右侧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天平向左偏。
故答案是: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偏左。 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2)中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右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质量减少,天平向左倾斜。故答案是:偏左; 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故答案为:
(1)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偏左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2)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