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8 年 中 考 考 纲 解 读
地 理 部 分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 地球仪
1、 纬线与经线
概念 起点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以赤道为起点 圆圈(除极点外) 半球:不相等 全球: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东西方向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的弧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 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南北方向
2、经度与纬度
起点度数 最小值与最大值 北纬南纬东经西经 变化规律
纬度 赤道为0° 0°与9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从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
经度 本初子午线为0° 0°与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3、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有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 中 高
6、东西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比
形式 含义 方向 周期 结果及影响 特征
自转 绕地轴转 自西向东 一天或24小时 昼夜交替、各地时间的差异、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公转 绕太阳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各地获得热量不同、形成五带。 1、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66。5度夹角2、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上的五带
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地 图
一、地图三要素。
1、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1分母大,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
3、图例:(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
(2)常用图例符号
二、地形。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
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 五种地形的比较
地形类型 大致海拔 地表形态 共同点 地表形态 不同点 世界之最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小 海拔较低 亚马孙平原
高原 500米以上 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高) 巴西高原(大)
山地 500米以上 地面崎岖不平 海拔高坡陡谷深 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 — 阿尔卑斯山系
丘陵 500米以下 海拔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
盆地 海拔不定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海洋和陆地
1、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2、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3、七大洲,四大洋,六大版块。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一、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分旱雨两季 热雨气候两侧,以非洲最典型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总量大,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
三、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及阿根庭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最典型
四、 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中纬度40-60度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温和,降水稍多,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中部和北部
五、 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苔原气候 夏季短暂温和,冬季漫长而严寒,终年降水极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
六、 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等。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 总数:65亿
2、 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1、 分布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原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
2、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 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三、 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
(1)、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各种污染和灾害
(2)、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对策与出路: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城市人口比重
5、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
世界的人种
一、人种的概念与种类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二、三大人种的比较和分布
人种 外表特征 分布地区(P45和图3-8)
黄色 见亮剑 P36 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 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200个国家和地区
1、面积上: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梵蒂冈
2、人口上:中国、印度、美国、梵蒂冈
3、社会制度上:社:中越朝古;资:美英法
4、地区:格陵兰(丹麦)、百慕大地区
二、分布特点
1、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半球分布:发达国家: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3、大洲分布: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4、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五项原则
三、发展差异
1、发展差异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
2、差异表现: 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占世界人口80%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2%的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却相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不同。
3、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东南亚国家。
中国的疆域 和人口
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6、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7、 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8、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
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A、 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B、 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16、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A、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B、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C、 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17、 农村、城镇人口分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63.8%,36.2%)
18、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3、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二、大杂居、小聚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 ——火把节 白族——三月三歌会 藏族——晒佛节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芦笙节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7、开以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1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1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1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14、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1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1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1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1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2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2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2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2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2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水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中国的气候
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复杂多样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
2、 季风气候显著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2)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
(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3、 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影响因素。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季风 D洋流 E纬度 F地形
秦岭——淮河线
一、 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东西向
3、 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 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参考亮剑)
三、 四大地理区域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 自然道理的差异以及对生活的影响。(参考亮剑)
我国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一、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2、三大棉区: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交通运输业
一、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见亮剑)
二、 铁路运输: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记P24图和表
1、 四横:1)滨洲——滨绥线;2)京包——包兰线;3)陇海——兰新线;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 五纵: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 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