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6.1金刚石石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6.1金刚石石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16: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方法
1.学会分析、归纳展示或演示的资料,能认真观察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课时安排
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情境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情境创设】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那么,在物质世界中,有没有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物质的例子呢?
【分析】有,例如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也只含一种元素。相同的例子还有红磷和白磷,它们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看出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金刚石
【提问】仔细观察图6-1金刚石的结构,你们认为金刚石的硬度较大还是较小呢?
【分析】较大,因为正八面体形状的结构,较稳定。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其实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提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那么金刚石有哪些用途呢?
【分析】用途:做钻石、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制作钻头。
【过渡】大家观察自己的铅笔芯,有没有想过它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2.石墨
【分析】其实铅笔芯是用碳的另一种单质——石墨做的。
【提问】制作铅笔芯利用了石墨的什么性质?
【小结】做电极——导电性。作润滑剂——油腻感。
【思考】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符号都是“C”,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小结】石墨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思考】用石墨制作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分析】是化学变化,原子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过渡】我们前面学过的活性炭、木炭是不是碳的单质呢?
【分析】不是,它们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它们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色素、异味。前面我们学习水的净化时已经学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那么木炭是否也具有吸附能力呢?
【演示】在盛水的小烧杯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把水平分在两个小烧杯中,在其中一个小烧杯内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加木炭的小烧杯里水中的红色褪去。
【结论】木炭具有吸附性。
【用途】木炭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异味,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用来制防毒面具、用于制糖业脱色制白糖。
【提问】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在这一课题用到两个“碳”“炭”有什么区别呢?
【分析】“碳”指的是碳元素,“炭”指具体物质如木炭、活性炭。
【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纳米管等。
3.C60
【提问】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C60中的60表示什么意思?
【分析】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C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气体的贮存 ,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 ④新型的催化剂 ,⑤光学作用等。
【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C60外,一些新的碳单质也相继被发现,如C70、C240、C540等,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的研究。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一样,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的用途也就不同。
【板书】
【练习】完成本节课后习题1、3、4、6。
第2课时
【知识回顾】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引入】几百年前,一位科学家拿着放大镜,在阳光下研究金刚石的折光性,当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在一点照到金刚石上时,金刚石消失了。你想知道天然最硬的物质——金刚石消失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
二、碳的化学性质
【情境创设】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去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提问】那么如果升高温度,碳的活动性又如何呢?回忆碳燃烧的实验,并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小结】碳在高温条件下能与一些单质和化合物起反应。
【板书】1、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
(1)碳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O2点燃CO2
【提问】冬天人们用煤炉来取暖,但往往会发生中毒事故,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2)碳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2C+O2 点燃2CO
【思考】利用碳的可燃性,可以用来做什么?
【过渡】碳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板书】2、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观察】现象:黑色的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结论: C+2CuO 高温 2Cu+CO2↑
【分析】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成单质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
【思考】利用碳的还原性也能和Fe2O3反应,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碳的还原性可用来做什么?
【讲述】其实碳在高温条件下不但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也可以夺取非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板书】C+CO2 高温 2CO
【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2、5、7。
学生回答
阅读书本P106第3、4自然段并结合书本上的图片,描述金刚石的性质。
【回答】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问题
学生运用经验总结
观察自己的铅笔芯及书上的图片,描述石墨的性质。
【描述】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
【回答】质软,在纸上划过会有深灰色痕迹。
【阅读】P107图,说说石墨还可以做什么,各利用了石墨的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
【阅读】引导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的结构。
学生思考
观察实验的现象
学生回答问题
【回答】学生阅读P105后回答。C60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它是一种单质,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学生回顾知识
【学生】引导学生从碳原子的结构分析碳元素的化学性质。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因为碳在氧气不足条件下,会生成CO,会使人中毒。
【小结】做燃料。
【阅读】实验6—9碳与氧化铜反应。
观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视频。
书写: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小结】冶炼金属。
注重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含碳物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引导学生学会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培养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猜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培养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建构微观思维能力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探索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来解决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深化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解
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
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结构,天然最硬物质。
用途: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做钻石。
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状片状固体,很软,滑腻感,有导电性。
用途:铅笔芯、电极、润滑剂。
木炭、活性炭有吸附性。
3.C60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
二、碳的化学性质
总述: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高温条件下,能与一些单质和化合物起反应。
1.可燃性----碳和氧气的反应
(1)碳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2)碳不充分燃烧:2C+O2 点燃2CO
2、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结论: C+2CuO 高温 2Cu+CO2↑
三、碳的用途
(1)做燃料。
(2)冶炼金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