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饮料瓶的材料
累计课时数35-36
教学目的:
1、能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饮料瓶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征。
3、能制订个人研究计划,并能设计实验,验证研究计划。
4、能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产生怀疑——实验求证——得出结论。
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培养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探究、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征,制定书面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
自主设计实验,研究验证不同材料的性质。
教学准备:
79页“材料超市”中相关材料、工具。各种饮料瓶、铁锤、热水(500C以下)、铁钉、磁铁、剪刀、电池、小电珠、导线、木块、酒精灯、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2分钟)
动手分类,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饮料瓶的知识,观察大家带来的各种饮料瓶,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给它们分分类,说说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按高矮、形状、 容积大小、 是否透明等分类)
2、这些形形色色的饮料瓶按材料分又如何呢?
指名回答后归纳:按制作材料分,饮料瓶大致可分为金属、 纸、 塑料、 玻璃四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饮料瓶的材料。(板书课题)
引导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提哪些问题?
(学生设疑,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练的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边上,之后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补充、归纳和整理)
师梳理归纳生所提问题,出示自探提示:
制造饮料瓶的这几种材料分别有什么性质?
怎样用实验证明不同材料的某方面性质?
这几种材料在生产生活中除了做饮料瓶,还被用在什么地方?
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
二、解疑合探(16分钟)
生汇报自学结果。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书面计划,注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写清实验工具与材料、研究方法与步骤等。
实验验证。
(1)引导研究同一课题的学生合成一个小组,选取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按计划进行实验。如:把不同材料的饮料瓶连接在简单的电路中,研究哪些材料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
(2)组内汇报、整理实验结果,形成结论。
金属:硬、 摔不破、 不透明、 结实、 能导电、有弹性
玻璃:硬、能摔破、 透明、 不结实
塑料:软、摔不破、透明或不透明、结实
(3)材料的应用
4、全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几种材料的性质,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三、质疑再探(4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8分钟)
我当小老师:自编题目考同桌,展示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让全班同学练习。
师预设问题,在生编题达不到要求时选用。
(1)饮料瓶的制作材料大致可分为( )、( )、( )、( )几类。
(2)判断:
①饮料瓶的各种制作材料都能导电。 ( )
②各种材料的饮料瓶都能回收再利用。 ( )
(3)设计表格,填写制作饮料瓶的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质。
3、拓展活动:想想说说制作饮料瓶的各种材料在生产、生活中还被用在哪些地方?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
6.2饮料瓶的材料
金属:硬、摔不破、不透明、结实、能导电、有弹性能回收再利用
玻璃:硬、能摔破、透明、不能导电、不结实、无弹性能回收再利用……
塑料:软、摔不破、透明或不透明、结实 、有弹性能回收再利用……
纸: 软、摔不破、不透明、不结实、有弹性 能回收再利用成本低……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