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13: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培养皿、纸巾、放大镜、镊子、玻璃棒、水等。
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手上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种宝贝,谁想上来摸一摸?(学生猜上台模口袋里的东西)
师:请你描述一下你摸到的东西。(学生描述)那你来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学生猜)
师:揭晓答案——土壤。
师:刚刚老师为什么说这些土壤是宝贝呢?我们这一节课来看看土壤中有什么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了。(板书:土壤中有什么)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根据平时的经验来说说你们知道土壤中有些什么?(学生说)
师:既然大家了解了这么多,那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看看土壤中到底有些什么?
1、用肉眼观察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师:请材料员把土壤从抽屉里拿出来。(要求仔细观察,保持安静,并做好记录)观察3分钟并写好观察记录在P53页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湿润——有水分,颜色,颗粒大小等)
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老师:现在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观察5分钟并写好观察记录。
(要求仔细观察,保持安静,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老师:把一些土倒入水中, 搅拌一下,并且静置5分钟,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分别记录下来。
汇报:总结。
倒入水中冒泡——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层)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要求静置时不要再碰烧杯)
还有东西漂浮在水面上——腐殖质
老师: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盐分——溶解在水中
总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土壤中有:水、小石子、粘土、腐殖质、空气、矿物质等物质。
三、土壤和生命
1、讨论。
师: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出示图片,寻找土壤中的生命。
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4、小结:现在你们知道我们老师之前说这些土壤是宝贝了吗?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颗粒:砂砾、沙、粉沙、黏土
土壤是由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空气、盐分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土壤倒入水中实验记录表
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的解释
倒入水中
第_________组
通过进一步实验我们发现土壤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