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反比例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反比例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31 06: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反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测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及特征。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备注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说说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征订刊物的单价一定,征订数量和总价。
(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3、教师语言激趣引入新知。
二、指导自学、引导发现。
1、探究例题2
(1)课件出示例题: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什么?
自行车
大巴车
小轿车
速度 /(千米/时)
10
60
80
时间 / 时
12
2
1.5
(1)题中有哪几个变量,哪个量是一定的?
(2)观察,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乘积一定,也就是路程一定。)
引导并板书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4)小结: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
2、探究例题1
(1)出示例题: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单位:cm)
表1
x
1
2
3
4
y
24
12
表2
x
1
2
3
4
y
11
10
(2)师生完成表格填空。(板书:长×宽=面积)
(3)思考:表中分别有几个变量,是如何变化的?
(4)小组讨论: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表1积一定,表2和一定。)
3、比较总结规律:
(1)课件展示例题1、2的三个表格。
(2)讨论:哪两个表格变化规律相同?有怎样的规律?
(3)师引导小结: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板书课题:反比例)
4、思考:表2中长方形的两边边长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5、小组探究:结合刚才所学的例题,说说反比例的意义。
(1)引导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反比例如何用字母表示? 板书:XY=K(一定)
6、指导看书质疑。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1、练一练。完成课本第1题。
思想教育:书中自有黄金屋,希望我们都能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2、填一填。
(1)因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一定,所以( )和( )成反比例。
(2)因为速度和×相遇时间=( )一定,所以( )和( )成反比例。
3、说一说。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物品的总价一定,它的单价和数量。
(2)行驶的路程一定,已行驶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1、生完成小测题。
2、教师引导学生交叉互改并作出评价。
六、回顾所学,师生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
观察题意,思考并回答。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表格数据,思考怎样变化。
自主探究,思考回答。
审题,思考。
和老师完成表格。
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发现。
回答。
同桌讨论,发现。
生读。
想一想,回答。
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
生思考口答。
看书,提出疑问。解答疑问。
生书上独立完成,师指名汇报。
审题思考后口答。
生参考例子,思考后口答。
独立完成课堂小测,交叉互改。
结合板书进行小结性回答。
5’
18’
10’
5’
2’
作业布置
1、把今天所学的反比例跟家人分享,并思考反比例和正比例有何异同。
2、完成课本第2、3题。
板书设计
反比例
速 度 × 时 间 = 路 程(一定)
长 × 宽 = 面 积(一定)
( X ) ×( Y ) = K (一定)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