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20: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com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4、练习巩固。(多媒体出示)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