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有两种性质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在英法联军和作者眼中,这次远征中国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2、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3、“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 用了怎样的语言? 有什麽作用?
5、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遗憾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两次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缀 (zhuì)满 绸(chóu)缎
2?生词注解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3?作者名片
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作家。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静观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3?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多媒体显示)
(二)语言品析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3、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4、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文明”和“野蛮”在这里怎么理解)
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
5、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
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民的立场区别法国人民与政府,代表人民抗议政府的
强盗行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6、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
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 。 自立、自强,跻身强国之林
7、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非凡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六、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余秋雨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该书,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此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的人生秘諦,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七、布置作业
写一封给雨果的信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么做呢?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