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巴西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6-09 11: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地理 年级: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湖南版
课题名称: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六节 巴西 授课教师:郑明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了解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地图,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促个体发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同时,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形特征、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三、教学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共九大板块
第一板块:引入
课件导入。背景为巴西足球健儿的风姿,把学生带进了这个足球王国。
第二板块:巴西的轮廓和地理位置
认识巴西的国旗、面积、人口的情况。在南美洲的底图上,突出巴西的轮廓。突出赤道、南回归线。归纳巴西的纬度位置特点:绝大部分位热带。 巴西的纬度位置直接决定巴西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特点,对巴西自然特色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第三板块: 地形:平原和高原
地形:引导学生得出巴西的地形特点。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巴西约三分之二的地方为辽阔的巴西高原,为世界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约占全境的三分之一。
1、亚马孙平原
2、亚马孙河: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它的发源地、汇入的海洋、众多的支流,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本图上用笔描绘。
通过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亚马孙河的“大”、“广”等世界之最。
为突出亚马孙河的世界之最,设计表格让学生将已学过的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与亚马孙河进行计算比较,从而对亚马孙河的“世界之最”留下深刻的印象。
气候:根据前面的知识,比较巴西两大地形区气候类型和特点。
第四板块:热带雨林
1、通过资料阅读,在亚马孙平原上,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是球之肺”? 热带雨林对全球的重要意义。这个地区的热带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录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目前这片雨林正遭到残酷的破坏。
2、展示自我,分角色说法。“分析交流讨论: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说说看该如何保护热带雨林 ( file: / / / E:\\zmj\\地理\\教案课件\\湘一下\\新建文件夹\\PIC_0003.AVI" \t "_parent )? ( file: / / / E:\\zmj\\地理\\教案课件\\湘一下\\新建文件夹\\PIC_0003.AVI" \t "_parent )
3、视频播放政府的保护措施。
教师归纳: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效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板块: 巴西矿产与发展迅速的经济
在巴西资源分布图上,找出巴西的农矿产的特点及分布。联系巴西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得出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良好的气候条件。列举巴西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在图中找出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突出巴西有世界丰富的铁矿资源。
配合图片向学生介绍在三峡电站建成以前世上最大的水电站巴西的伊泰普水电站。
第六板块:人口与城市
“巴西人口分布图”,了解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东南部沿海。
“巴西人种构成扇形图”,了解殖民统治留下的痕迹。
“巴西主要城市分布图”,了解三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强调巴西的首都。
介绍首都的主要景观及向内地迁移的原因。1.避免里约热内卢出现过度的城市化现象
2.开发巴西内陆,推动巴西高原地区的发展 ,3.里约热内卢气候湿热,巴西利亚气候凉爽
第七板块:收获平台——总结巩固知识
南美洲面积最大,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亚马孙河流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大。
大 铁矿储量大、伊泰普水电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大
大城市:圣保罗。大海港:里约热内卢。
热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快 经济发展快
练一练:通过检测题巩固知识。
五、课后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