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教案+课后测评)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教案+课后测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15:59: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碱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A叙述错误;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B叙述正确;
C、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空气密度大,故C叙述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3、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答案】D
【解析】A、石灰水显碱性,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B、水显中性,遇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C、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显酸性,遇紫色石蕊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5、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有低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解答】解:稀盐酸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A。
7、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
A.CO
B.SO2
C.N2
D.CO2
【答案】D
【解析】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8、走进潼南桂林,一道亮丽的风景__大棚蔬菜,跃入眼帘.菜农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火灾
B.做气体肥料
C.降低大棚里的温度
D.排出大棚里的空气
【答案】B
【解析】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强,农作物的产量就高。
故选B
9、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不符合题意;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答案】D
【解析】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形成一层白膜。根据这一知识,本题选择D。因为二氧化碳与稀盐酸、食盐水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没有难溶性的物质生成。
11、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的最好方法是(

A.用刀铲
B.加适量稀盐酸溶液
C.煅烧
D.加适量醋酸
【答案】D
【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不溶于水,用水冲不去,但溶于酸。因为铝壶用来烧水,不能用有腐蚀性的稀盐酸,只能用醋酸。用刀铲和煅烧的方法都容易损坏铝壶。
12、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
故选C
14、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答案】(1)墙内开花墙外香;(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解析】(1)举一个能体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事例;如:墙内开花墙外香;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3)制取氧气、二氧化碳选择相似的发生装置,是因为都是固液常温型,故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5、某农村被报道发生以下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半个小时没见男孩出来,其父母又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人生还。
(1)菜窖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气体,是由于窖中的蔬菜进行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的。
(2)一家人进入菜窖,因________而死亡。
(3)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前,必须做________试验。
【答案】(1)二氧化碳;呼吸
(2)缺氧窒息
(3)灯火
【解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在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再加上菜窖中的白菜见不到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反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故菜窖中氧气的含量较低;(2)由上分析,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的含量较低,故一家人因缺氧窒息而死亡;(3)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前,必须做灯火试验,当火把不能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过低。
16、(1)从物质种类、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S+O2点燃SO2 给你提供的信息是:反应物是____;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____;反应条件是____.
(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可能对人类不利.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表面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答案】(1)硫和氧气
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
物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表面锈蚀
一氧化碳
作燃料
有毒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能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化学方程式可表达的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还能通过计算求得反应物和生成牪各物质质量之比。由此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一氧化碳可做高能燃料但也能使人中毒;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但也能引起温室效应.
第2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新知导入
猜猜看:有一种物质: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
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所以能像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气体
能溶于水
比空气略大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倾倒二氧化碳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
现象
分析
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CO2
CO2
CO2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实验操作




在铁架台上系一根细木棍,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小纸袋,使其保持平衡,向其中一个小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
倒入二氧化碳的一端向下倾斜。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CO2气体
无色液体
雪花状固体


加压
降温
降温
压缩
101kPa
-78.5
0C
升华
干冰形成的示意图
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
吸热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冷藏食物
人工降雨
舞台烟幕
干冰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
灯火实验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将一只蟑螂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蟑螂晕死过去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补充实验】
CO2
现象
分析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现象
分析
塑料瓶被压扁了
CO2溶于水后,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压扁。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CO2能溶于水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1、生产饮料等
2、人们常常在菜窑中放几盆水除CO2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现象
分析
紫花变成红色
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紫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紫花不变色
紫花变成红色
CO2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
CO2+H2O
=H2CO3
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H2CO3=H2O+CO2↑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验证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石灰水变浑浊
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二氧化碳的验证
CO2+Ca(OH)2=CaCO3↓+H2O
为什么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
内墙上涂料的主要成分是石灰水
石灰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H)2
Ca(OH)2与二氧化碳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
CO2+Ca(OH)2=CaCO3↓+H2O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2.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CO2不能供给呼吸)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晕、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提问】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CO2的用途
CO2
灭火
尿素
纯碱
汽水
工业原料
光合作用
制冷剂
人工降雨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新知讲解
一、二氧化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③、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防治措施
2、危害
①、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②、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原因
①、大量使用含碳燃料
②、乱砍滥伐,使森林遭到破坏
温室
效应
日常生活,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双面使用纸
跟踪练习
1.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C
跟踪练习
3.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多选)
A.所有火灾都能用CO2灭火 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4.现有三瓶气体已失去标签,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
AD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的氧气;正常燃烧的空气;火焰熄灭的二氧化碳。
跟踪练习
5.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和____
___
_____
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
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片刻后蜡烛熄灭
不支持燃烧
灭火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
1、“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
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A
课堂检测
3、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D
课堂检测
5、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
光合
CO2
全球气候变暖
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2、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碱溶液反应
3、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4、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5、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有低
6、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7、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
A.CO
B.SO2
C.N2
D.CO2
8、走进潼南桂林,一道亮丽的风景__大棚蔬菜,跃入眼帘.菜农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火灾
B.做气体肥料
C.降低大棚里的温度
D.排出大棚里的空气
9、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10、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11、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的最好方法是(

A.用刀铲
B.加适量稀盐酸溶液
C.煅烧
D.加适量醋酸
12、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4、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15、某农村被报道发生以下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半个小时没见男孩出来,其父母又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人生还。
(1)菜窖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气体,是由于窖中的蔬菜进行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的。
(2)一家人进入菜窖,因________而死亡。
(3)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前,必须做________试验。
16、(1)从物质种类、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S+O2点燃SO2 给你提供的信息是:反应物是____;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____;反应条件是____.
(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可能对人类不利.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表面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第2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关注温室效应。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关注温室效应。
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导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积极参与,发表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知识1:二氧化碳【活动1】二氧化碳性质【教师】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实验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现象分析:(1)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的大。2、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1)二氧化碳气体降温加压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人工降雨、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教师】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灯火实验: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塑料瓶被压扁了。分析:CO2溶于水后,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压扁。【归纳总结】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是否燃烧CO2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的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教师】呈现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1)实验分析(I)喷稀醋酸:现象:紫花变成红色;分析: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II)喷水:现象:紫花不变色;分析: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III)直接放入CO2中:现象:紫花不变色;分析:CO2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IV)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现象:紫花变成红色;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紫色石蕊变红。(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3)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红色退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3=CO2+H2O。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实验(1)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分析: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思考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活动2】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教师】呈现实验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小结】1、二氧化碳的作用: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汽水、制冷剂等。2、温室效应(1)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③、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防治措施①、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②、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跟踪练习】1.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制纯碱和光合作用都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用了其化学性质,灭火既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
【解析】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
综上所述,故①②③属于同一反应原理.
故答案为:A.
3.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多选)
A.所有火灾都能用CO2灭火 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答案】AD
【解析】A、不是所有火灾都能用CO2灭火,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燃烧后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如镁,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B说法正确;
C、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排放,故C说法正确;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同时也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危害,故D说法错误.
故选AD.
4.现有三瓶气体已失去标签,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答案】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的氧气;正常燃烧的空气;火焰熄灭的二氧化碳【解析】因为许多气体的性质与燃烧的关,如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等,所以鉴别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燃烧的木条。本题中的三种气体也可用此方法来检验: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5.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气泡产生
片刻后蜡烛熄灭
不支持燃烧
灭火【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清楚这一家庭小实验利用的原理是:纯碱与醋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再就是要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即可解答。【课堂检测】1、“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
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属于碳的氧化物,可以引起温室效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来制汽水。故选A。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答】解: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故选:D。3、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此答案错误;
B、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气体,故此答案错误;
C、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是主要原料之一,故此答案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这不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故此答案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③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错;5、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_____。 
【答案】(1)CO2;光合;全球气候变暖;(2)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解析】(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故填:CO2;光合;全球气候变暖;(2)“低碳生活”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填: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活动1】仔细观看视频,仔细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活动2】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学案。【活动3】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学案。组内讨论交流,用刚学知识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阅读课本P28-29,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活动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活动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检测本节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独自回顾本节所学能容。查漏补缺。
锻炼学生归纳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