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2)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2)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30 18:00:26

文档简介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2)教学设计
课题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单元
必修2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中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具有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自由组合定律涉及两对相对性状,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学生在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上,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则更加因难。本节课又是第六章第一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要讲练结合,注重夯实基础。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二、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生命观念:
明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科学思维: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科学探究:
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社会责任:
认同敢干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
教学重点: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难点
教学难点: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课时
这两对相对性状产生子二代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如何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进行验证呢?
学生思考并猜想,讨论回答。
通过联系第一课时内容,进一步思考上节课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引出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新课讲授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成功的原因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1)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2)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3)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讨论:
1.用豌豆作杂交实验的材料有哪些优点?这说明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能不能对分离现象作出解释?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他为什么还要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呢?
4.孟德尔使用不同的字母作为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符号,这与他在大学进修过数学有没有关系?这对他进行逻辑推理有什么帮助?
5.除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你认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总结:
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
①人工传粉杂交后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可靠
②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矮;圆粒-皱粒;)
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多对-相对,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佛里斯、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丘马克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他们做了许多相似的观察,并且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1909年约翰逊提出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
问题:孟德尔定律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一.孟德尔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即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来进行科学研究,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没有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认同; 第二.孟德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是超越前人的创新,是当时许多科学家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问题: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单位---。
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度(高茎、矮茎)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的基因组成。如DD、Dd——高茎 dd————矮茎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d)
〖提示〗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环境条件
判断:
(1)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隐性之分。 (  )
(2)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遗传因子组成。 (  )
(3)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A与a等。 (  )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掌握这些定律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还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小麦条锈病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人类白化病 请你说说孟德尔遗传规律还有哪些应用,思考讨论生物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的材料,并讨论相关问题,结合问题思考并尝试总结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共同得出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阅读课本材料,回答教师问题,由问题引导一步步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再发现的过程。
学生思考:基因型能完决定表现型吗?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并运用学习的知识解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感受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结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实例思考生物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观看材料、思考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带着问题讨论,并主动总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合作精神;也让他们体会孟德尔的成功原因。
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踏实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通过习题训练,及时巩固运用新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运用。
图文结合展示案例,帮助学生更加丰富的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这一抽象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思考讨论生物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素养。
小试牛刀:
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D )
A.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B.F2性状分离比为9:3:3:1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此题涉及到4种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3. 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精选习题,检测并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总结、归纳本课所学
师生共同总结回顾知识,强化重点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板书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二课时
课件20张PPT。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人教版 必修2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2)导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这两对相对性状产生子二代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如何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进行验证呢?讲授新课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做深入的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1)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2)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3)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讲授新课讨论:
1.用豌豆作杂交实验的材料有哪些优点?这说明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能不能对分离现象作出解释?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他为什么还要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呢?
4.孟德尔使用不同的字母作为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符号,这与他在大学进修过数学有没有关系?这对他进行逻辑推理有什么帮助?
5.除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你认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
讲授新课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2.研究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
3.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假说——演绎法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佛里斯、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丘马克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他们做了许多相似的观察,并且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1909年约翰逊提出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孟德尔定律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一.孟德尔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即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来进行科学研究,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没有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认同; 第二.孟德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是超越前人的创新,是当时许多科学家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1)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隐性之分。 (  )
(2)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遗传因子组成。 (  )
(3)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A与a等。 (  )√√×拓展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掌握这些定律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还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条锈病(DDTT);另一个品种易倒伏,但能抗条锈病(ddtt)。将这两个品种的小麦杂交,在F2中就会出现新类型(如DDtt或Ddtt)。继续繁育它们,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可以得到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纯种(DDtt)。在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小麦患条锈病或倒伏,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根据分离定律可知,患者的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Aa),则双亲的后代中患病概率是1/4。请你说说孟德尔遗传规律还有哪些应用,思考讨论生物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课堂小结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实验理论解释 (假说)测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两对相对性状)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B.F2性状分离比为9:3:3:1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课堂练习2.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题涉及到4种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B课堂练习3.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C课堂练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