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有力量吗
第五单元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空气有力量吗》是小学《科学与技术》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对大气压力存在现象的初步认识。空气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很少有人对其力量进行探究,它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却很少受到学生的关注,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本教材试图通过利用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即分不开的玻璃片、掉不下来的垫板和手劈木片)及其结果来让学生逐步了解并验证空气有力量,它的力量不但来自四面八方,而且相当之大的科学真理。因为实验都是由学生亲自完成,而且也简便易操作,所以真实度很高。其次,在本课中,因为对实验的规范性是有要求的,所以在操作时的细节必须要学生引起注意,它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验过后,通过观察,分析、探究造成实验现象的原因也是本课的又一重点,能不能在实验过程中找到科学真相是对学生科学思辨思维的一个检验。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几乎对大气压力相关知识了解得很少。
1.单元的重点: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其力量来自四面八方而且相当大。
在操作层面,《空气有力量吗》这一课的实验都不是很难,它的难点在于学生对空气的力量即大气压力的了解鲜少,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学生能完全清楚的去解释三个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不简单的。但同时也是基于对这一知识点的不了解,促使他们对该现象的原理又充满兴趣,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要仔细帮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每一步细节,有意识地落在其关键点上,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2.分析不同的实验结果于实验原理之间的练习。
比如掉不下来的垫板中,垫板与杯口之间如果漏气,导致垫板掉落,这是难得的研究契机师生可以共同探讨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验原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能产生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垫板掉下来了
可能性
问题所在
垫板的自重和杯子里的水的重量大于大气压力了
需要选择合适的垫板大小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有力量且力量很大,空气的力量来自四面八方。
2、以小组合作为形式,通过各种实验来验证空气有力量,感受空气的力量大,来自四面八方。
3、在小组合作中逐渐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
4、通过对实验不同结果的观察分析和交流,逐渐形成仔细观察、合理分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有力量且力量很大,空气的力量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实验,证明空气有力量,感受空气的力量大,来自四面八方。
分析同一个实验不同结果的成因
五、教学器材:
两片玻璃、水、实验盒、垫板、杯子、课件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不开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有力量且力量很大,空气的力量来自四面八方。
2. 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积极思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实验、安全实验的学习习惯。
活动器材
玻璃片、水,水槽等。
活 动 过 程
指 导 要 点
根据评价反馈单与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方式。
视频:会变身的冰红茶。
猜想:为什么冰红茶的包装盒变瘦了呢?
做一做1:两块玻璃片重叠一起,尝试掰开
观察现象:很容易掰开
做一做2:在两块玻璃片上涂抹一些水,然后重叠两块玻璃片,用力掰开玻璃片。
观察现象:玻璃片很难被掰开。
小组讨论:为什么加了水的两片玻璃片就很难被掰开?
汇报交流:空气有力量,力量很大,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揭示课题——《空气有力量吗》
注意提示两块玻璃片中间的气泡要挤掉,分开玻璃片时不要用移开的方式而是掰开它们
教师引导:思考两块玻璃片中间有什么?两块玻璃片的外面存在什么?
活动二:掉不下来的垫板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有力量且力量很大,空气的力量来自四面八方。
2. 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积极思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实验、安全实验的学习习惯。
活动器材
杯子、垫板、水,水槽等。
活 动 过 程
指 导 要 点
(实验:
做一做1:将垫板压在空的玻璃杯上倒置,松手后,杯口的垫板是否掉下来,并说明理由
观察:垫板是否掉下来
交流:实验现象
做一做2:将垫板压在装(可以装满,也可以不装满,不同的小组可以不同。)水的玻璃杯上倒置,垫板是否掉下来,并说明理由。
观察:垫板是否掉下来
交流:实验现象
( 比较结果并小组讨论:为什么垫板压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倒置,松手后垫板并没有掉下来呢?
汇报结论:空气有力量,力量很大
这一实验较为简单,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猜想,但这一实验非常重要,是为了要和装满水的杯子作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两种实验的区别,意识到空气的力量。
水不一定要装满,多次实验,分析点半是否掉下来与水的多少或者进入杯中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托住了垫板?在垫板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什么?
原理: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承受大气压力,虽然盛满水的杯子口朝下但垫板还是承受了来自下方大气压力,这种力量足可以抵过水杯中水的重量,水就不会流出来了。
活动三:了解飞艇升空的原因
活动目标
通过手劈木片的实验,逐渐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有力量。
在活动中,积极思维,充分表达。
活动器材
氦气球、教学课件。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实验:
做一做1:在没有报纸的情况下手劈木片。
做一做2:将折叠后较小的报纸覆盖在木片上,手劈木片。
做一做3:将为折叠的报纸负载在木片上,手劈木片。
议一议:小组讨论三个小实验不同的实验条件和不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交流小结:本活动的三个小实验条件不同,报纸越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越大。大气压力对于报纸和木片的作用越大。同时也证明了空气有力量
总结: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发现并证明了空气有力量。
依据各自的表现,各小组进行自评,填写评价反馈单,师生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次小实验的实验条件的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依据观察到的信息分析实验与实验现象或结果的联系。
七、板书设计
空气有力量
来自四面八方
力量大
八、评价与反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学习评价单(由组长综合组员意见在相应的栏里打“√”)
实验规范性
严格按要求执行
执行过程中略有不足
不按要求执行
合作交流感受
积极参与互相配合
积极交流踊跃发言
热爱科学快乐体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