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本章规划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环境的产物,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潮流。城市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城市的形成又时刻不停地改变着地理环境。城市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本章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发展、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
城市是个可以从多角度研究的对象,其中城市的空间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地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城市的功能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为此,课程标准及教材选择了以下内容: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影响下的地理环境。
本章内容不仅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热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进行城市问题调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各项基本技能。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2课时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环境 1课时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容量大,主要包括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等内容。
“城市区位分析”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通过一些实例,如纽约、重庆、武汉等典型城市,重点分析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关于“城市土地利用”,教材设计了阅读材料和活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读图分析,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教学中要使学生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会运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可采用个案分析法,找典型的、具体的城市,说出其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征。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几种广为承认的理论,其中以“中心地理论”最为典型,教学中可通过读图、实地调查等方式,理解中心地理论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
4.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中心地理论。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补充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功能区和空间结构。
推进新课
板 书: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师 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生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师 回答得很好。那么,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生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呢?
师 北京市中心城区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 历史文化因素。
师 很好。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就需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那么,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昔日的土地利用,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
生 否。
师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例如,许多有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至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因此说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师 (承转)在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各种因素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分影响最显著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请同学们思考,多数城市中,它们的中心地区都是什么功能区呢?
生 中心商务区。
师 那么,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呢?
[合作探究]
生 (讨论后回答)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而且交通通达性强,商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离开市中心,就只愿付很低的租金。
师 (精讲)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受付租能力的影响,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如何布局的呢?
课件展示:
图片:
生 (观察图片后回答)A为商业区,是城市的中心,因为商业付的地租最高。B为住宅区,靠近市中心附近,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住宅区选择这里,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C为工业区,这里由于不是最佳位置,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
师 请同学们读教材图25,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生 建筑物以高层为主。
师 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建筑物一般都高大密集,而且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都高度集中。
课件展示:
中心商务区主要功能示意
请同学们再观察上面一组图片,谈一下城市中心商务区主要有哪些功能。
生 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主要功能有商业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等。
师 可见,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很多,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另外,中心商务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也都具有显著影响。
师 (承转)从图中看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市区,在景观特色上,表现为城市用地和城市建筑集中成片分布,也叫城市的建成区。城市除了建成区外,在周围还有一部分环状分布的郊区,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上归城市管辖。
[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上的活动材料,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分析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
2.谈一谈郊区的景观特色。
3.分析郊区的主要功能,完成下表:
农业 经营园艺业和畜牧业,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
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
旅游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讨论问题1,二组讨论问题2,三组讨论问题3)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一组:建成区为郊区提供货物和服务,郊区为建成区提供一些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
二组:郊区在景观上,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如粮食种植、蔬菜花卉种植及乳畜养殖等。
三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
旅游——游览、蔬菜花卉等园艺种植基地、养殖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游等。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承转)在历史、经济、交通、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请同学们看教材P32的阅读材料,了解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生 阅读材料。
师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再次观察三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图,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城市空间结构。
生 同心圆式、扇形式、多核心式。
师 (承转)这几种模式,是在进入工业社会后,主要由资本和市场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其实,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阅读材料。思考: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 (阅读并思考后回答)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而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1.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地区与浦西的外滩同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2.商务区多位于( )
①市中心 ②城市的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两侧
A.③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越小
B.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居住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是一样的
C.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大
D.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通达度较好
参考答案:1.A 2.B 3.C
城市内地租的立体分布有何规律?
师 (承转)学习了城市主要功能区和空间结构,了解了中心商务区是为周围人群提供商品和各种服务的功能区,那么,你在平时购买商品时,会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哪个中心地来满足你所想得到的服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中心地理论。
板 书:四、中心地理论
师 什么是中心地,中心地的等级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生 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有级别高低之分,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师 什么是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呢?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 服务范围即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作用的范围。服务范围大小受服务人数、周围地区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以及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师 回答得非常好。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叫门槛,它是服务范围大小的决定因素。
(承转)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那么,每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特别是相同等级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课件展示:
中心地理论示意
(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讲边演示正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
师 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六边形服务范围的正中间,每个六边形内的居民寻求消费时,一般选择位于这个六边形内的中心地,而不是其他中心地。
[问题探究]
师 请同学们观察此图,思考:
(1)图中共有多少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2)在各级中心地形成的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中,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间是什么关系?
(3)中心地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呈什么关系?
(4)你能分析出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六边形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吗?
生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一组讨论(1)、(2)题,二组讨论(3)题,三组讨论(4)题)
一组回答:(1)图中有5级中心地。
(2)中心地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中心地等级越高,其数目越少。
二组回答:(3)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中心地的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小。
三组回答:(4)一个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面积正好是下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
师 回答得非常好。在一个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形态均呈六边形,但因各级中心地的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不同,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
课件展示: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数量 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
高 大 少 远 高级
低 小 多 近 低级
师 (承转)现实生活中完全呈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是不存在的,受地形、人口密度、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正六边形的形态会发生改变,但六边形的嵌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问题探究)
1.结合北京市区图,读图探讨北京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2.把图中的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看看所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是哪里?并就此对中心地级别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展示分析。
北京商业网点空间分布
生 (讨论后回答)(1)北京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符合正六边形规律。(2)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在天安门。中心地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中心地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城市功能区和空间结构及中心地理论两大问题,分析了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等,并掌握了中心地理论中六边形的嵌套规律,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多加巩固。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主要功能区类型—
2.
四、中心地理论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调查你所在城市的地域分区情况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主要功能分区各有何特点?
(2)实地考察验证。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1)进行实地考察。
(2)到当地政府网站或市规划局搜集材料。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1)绘制清样,设计注明图例,说明城市功能分区情况。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活动与探究二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中心地等级与景观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调查学校所在的城市中幼儿园、小学、高中学校的数量。
探究:(1)不同级别学校数量不相同,为什么?
(2)级别与数量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3)这些学校分布是否合理?反映了什么?
(4)学校的数量能否反映本市人口数?如何计算?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实地调查本地城市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的数量,总结调查结果,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对讨论结果进行班内交流,加深对中心地理论的全面理解。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4组城市,都是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
A.鞍山、包头、攀枝花
B.武汉、北京、唐山
C.马鞍山、天津、上海
D.本溪、重庆、南京
答案:A
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能源 D.水资源
答案:D
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3.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答案:A
4.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开发 B.交通
C.自然要素 D.宗教
答案:A
5.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答案:A
6.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A.阿伯丁 B.休斯敦
C.匹兹堡 D.大庆
答案:C
7.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答案:C
8.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
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
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
答案:D
9.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
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C.罗马、华盛顿、雅典
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
答案:B
10.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答案:D
11.下图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郑州 ④宝鸡
B.①石家庄 ②郑州 ③株洲 ④宝鸡
C.①郑州 ②石家庄 ③宝鸡 ④株洲
D.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宝鸡 ④郑州
答案: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4题。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12.在石家庄与京汉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 )
A.胶济线、石太线 B.石太线、京广线
C.京广线、石德线 D.石德线、石太线
答案:D
13.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答案:C
14.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答案:A
15.城市功能区是指( )
A.不同的城市功能聚集的地区
B.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
C.城市中由交通线路分割开的地区
D.城市人口的统计区
答案:B
16.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答案:C
17.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答案:D
18.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答案:B
19.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 )
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
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
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
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
答案:A
20.划分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行政最优原则 D.距离最近原则
答案:D
21.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
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
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答案:C
二、综合题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___________,最后形成的应是_____________。
(2)城市A目前的主要工业是_____________。
(3)城市B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它应是在第一次技术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4)城市C是在发展___________工业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世界闻名的_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___中心。
答案:(1)A C
(2)农业机械和矿产机械
(3)丰富的煤铁资源
(4)石油 炼油 航天
23.读“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分布图”(1996年),回答问题。
(1)上述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形的哪一级阶梯上?试分析原因。
(2)就气候条件而言,世界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
(3)青藏高原没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1)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我国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因为这里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较为适中的气温。
(3)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山岭广布,地形崎岖,空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贫瘠,难以耕作;河流多激流、瀑布、险滩,运输功能差,且不利于交通联系,浪费建筑投资,是人口稀疏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理想。
24.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核电站名称C___________。
(2)图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个;次一级的城市是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个;最低级的城市是___________,共____________个。
(3)总结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海 杭州 秦山核电站
(2)上海 1 南京、杭州 2 扬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宁波 8
(3)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