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7-23 16: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标准解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区的开放性和对外依赖性增强,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这一点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除了交通运输外,中学地理教学中把通讯也包括在地域联系内容中。不论是交通运输还是通讯,它们的地理意义不仅在于地域间的沟通,而且使传统地理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义,另一方面,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地域之间的联系正在形成一个超越传统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这部分内容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设立一些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
由教师或学生创设一种运输情境,例如,有一批粮食要由我国运往欧洲某国,选择什么运输方式更合适呢?但是这种问题初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也有可能很好的回答出来。所以高中地理学习运输方式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拓展和加深,一是提供比较复杂的情境,需要学生建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例如,2003年4月的美伊战争中,美国军队用飞机运送笨重的坦克,似乎是违反初中学生学的运输工具选择原则的,但在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却是必要的。二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融进经济学的思想,如经济效益的因素。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有关某个情境的具体数据,如运输里程、商品价值、运输费用等,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既结合了经济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数据说明原理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重点
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以及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
(3)教学目标
能举例说出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能说出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原因和主要方式
通过学习能分析某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培养分析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实例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板书)
【引导、讲解 】人类对自身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部门也越来越多,因而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有些产业活动的区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农业、矿业活动。
请思考:影响种植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林业、牧业、渔业呢?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较农业生产要小得多,因此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要灵活得多。
请思考:是什么原因?(当然有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工业,则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工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纺织工业、普通服装制造业、家电装配业等。其分布往往受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多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目前主要由发达国家转移向发展中国家或由发展中国家的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服务区内的服务人口是影响其主要的区位因素。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板书)
请思考:导致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以所在的家乡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活动】完成课本P52——活动题。
【参考答案】


(一)生产协作(板书)
【讲解】各个工厂或某一工厂的各个车间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或车间的产品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或车间的投入,如下图:
工序1 工序2
原材料——→工厂或车间1——→
工序3
工厂或车间2——→……
例如纺织工业: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成品;石油化学工业:油田→原油冶炼厂→石油化工厂→橡胶厂、塑料厂、制药厂等。
有些工厂生产某一产品的零部件,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如下图:

请思考:钢铁工业的生产为什么必须要进行分工和协作?
【讲解】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如下:
  
再加上包括与钢铁生产有联系的工厂,往往会形成工业地域,进一步扩展则形成钢铁工业城市。
【活动】完成课本P53——活动题。
【参考答案】从图中可看出原材料、设计、设备来自海外,该镇为服装生产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生产和社会服务,多个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专业化突出,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服装设计水平,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但同时中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中国主要从事裁剪缝纫等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为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商所获取。
【活动】完成课本P55——活动题。
【参考答案】
1、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多道工序间的联系;零部件工厂间的联系;
2、合理,可以便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商贸联系(板书)
【讲解】商贸活动使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再进入消费领域,一方面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由发生商品的空间位置的转移,
实现了地域联系。
国际贸易是指国际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亦称世界贸易。是国内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请思考: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异同点分别有哪些?
物流就是将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何论在哪种贸易方式下,要使生产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整个生产的全过程实际上包括了一个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奖金积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运行。相反,如果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进行,无论多么便捷的电子商务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
(三)科技与信息联系(板书)
【讲解】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竞争,也是信息技术的竞争,现代企业要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应具备正确获取技术创新的信息的能力。
国际互联网又称因特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因特网对全球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利用因特网进行电子商务,能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电子商务是指在网络上开展商业经营方面的活动,包括广告宣传、贸易洽谈、签订合同、完成贸易的各种手续,实现支付等等。
【活动】完成课本P56——活动题
【参考答案】
1、商贸联系一般分为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类,区际贸易指一国范围内的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国际贸易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锐壁垒、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
2、略
3、针对我国的市场进行产品的开发、更新,以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4、略
(四)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板书)
【讲解】现代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产业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具有产业联系的企业往往会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产业地域。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大尺度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区位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由于主导因素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工业区位由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变为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钢铁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请思考: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或改造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总结】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是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哪种产业活动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相联系,都是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生存发展为目的进行的。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进行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而各类区位条件又是由相应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组合而成,认识了解各地发展工农业的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对于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板书提纲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一)生产协作
(二)商贸联系
(三)科技与信息联系
(四)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五、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