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物质的转化 知识讲解+同步练习 (答案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物质的转化 知识讲解+同步练习 (答案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31 20:08:17

文档简介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硫磺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与水化合生成、、,、、分别叫做、、的酸酐。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铁粉与硫粉混合点燃后即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MgO、FeO、Fe2O3、CuO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金属的冶炼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CO、H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盛放CuO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通H2,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停止后,继续通H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
物质转化的规律
图中每一条线都表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从一种物质出发就是这种物质的主要性质,箭头的指向就是这种物质的制备。
图中横向表明了不同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反应都生成盐这类共同产物,由此可得出十种生成盐的方法:
图中纵向表明了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如:
例1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例2 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丙、甲、乙、丙 D. 丙、甲、丙、乙
例3 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 Fe 2 O 3 的质量分数 , 取 l 0 g 样品与足量 CO 充分反应后 , 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7.6 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 )
A. 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B. 实验中通入 CO 的质量为 4.2 g
C. 生成 CO 2 的质量为 2.4 g D. 铁矿石样品中 Fe 2 O 3 的质量分数为 80%

一.选择题
1.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
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 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 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2.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置换反应 B. 都有紫红色物质(铜)生成
C. 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 反应中三者都作还原剂
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有:①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②停止加热;③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中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4.在隔绝空气情况下 ,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B. 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5. 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D.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6. 将 CO 通入盛有 12g Fe 2 O 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CO 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9.6g ,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 2.4g B. 5.6g C. 8.4g D. 9.6g
7.在Mg、MgO、Mg(OH)2、H2SO4和CuSO4溶液中,能生成MgSO4的方法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8.在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纸上的少量金属是(????? )
A.?Cu????? B.?Ag?????? C.?Fe 和 Cu???? D.?Cu和 Ag

9.根据下图转化关系:推断物质甲是( )
Fe2O3 B. CaO C. CuO D. Cu
10.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二.填空题
1.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10 g。(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 g,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 g。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500吨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3.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一氧化碳与10 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 g,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用m表示)。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硫磺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与水化合生成、、,、、分别叫做、、的酸酐。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铁粉与硫粉混合点燃后即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MgO、FeO、Fe2O3、CuO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金属的冶炼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CO、H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盛放CuO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通H2,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停止后,继续通H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
物质转化的规律
图中每一条线都表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从一种物质出发就是这种物质的主要性质,箭头的指向就是这种物质的制备。
图中横向表明了不同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些反应都生成盐这类共同产物,由此可得出十种生成盐的方法:
图中纵向表明了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如:
例1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B)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例2 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D)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丙、甲、乙、丙 D. 丙、甲、丙、乙
例3 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 Fe 2 O 3 的质量分数 , 取 l 0 g 样品与足量 CO 充分反应后 , 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7.6 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 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 )
A. 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B. 实验中通入 CO 的质量为 4.2 g
C. 生成 CO 2 的质量为 2.4 g D. 铁矿石样品中 Fe 2 O 3 的质量分数为 80%

一.选择题
1.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B)
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 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 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2.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都属于置换反应 B. 都有紫红色物质(铜)生成
C. 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 反应中三者都作还原剂
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有:①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②停止加热;③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中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4.在隔绝空气情况下 ,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 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B. 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 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5. 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D. 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6. 将 CO 通入盛有 12g Fe 2 O 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CO 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9.6g ,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B ) A. 2.4g B. 5.6g C. 8.4g D. 9.6g
7.在Mg、MgO、Mg(OH)2、H2SO4和CuSO4溶液中,能生成MgSO4的方法有( B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8.在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纸上的少量金属是(????? )
A.?Cu????? B.?Ag?????? C.?Fe 和 Cu???? D.?Cu和 Ag

9.根据下图转化关系:推断物质甲是( C )
Fe2O3 B. CaO C. CuO D. Cu
10.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二.填空题
1.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10 g。(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 g,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 g。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还原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解:设样品中CuO的质量为x。
CuO+COCu+CO2
80 44
x 4.4 g
= x=8 g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或用气囊收集后集中处理)
2.用500吨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 氧化铁的质量为500吨×70%=350吨,
设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350吨    x×(1-4%)
= x≈255.2吨
所以用500吨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255.2吨。
3.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一氧化碳与10 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 g,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用m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