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31 09: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三、做点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读书笔记要点:
1、概括大意
2、划出关键字词
3、入情入景
4、品味语言(批注\摘抄)
5、读书心得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封建家庭,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____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小组展示
各小组上台展示本组阅读《朝花夕拾》的成果
1、讲故事,说鲁迅

2、谈体会,议鲁迅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句话的评判: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内容解析
主要作品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有趣与读书生活的乏味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作品人物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
友、父亲和邻居。
?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别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对自己的孩子却很严格。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上却鄙视她,因为她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人。?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
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
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
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经典事件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经典事件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经典事件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经典事件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经典事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经典事件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经典事件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经典事件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经典事件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经典事件
探究思考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
请同学们结合自已阅读后的感受,谈谈鲁迅的童年。
有快乐,又有烦恼。
有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有对封建教育的厌烦和不解。
探究思考
专题二: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在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一些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任选一个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借鉴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探究思考
专题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
阅读推荐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主要内容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画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与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他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明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融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一书。写读后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