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 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课堂总结
课件39张PPT。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含义
2、划分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 丰富的资源铁、石油、海盐北京、天津 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唐山 采煤、冶金、陶瓷水资源缺乏3. 高科技人才2. 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大秦线长芦盐场南水北调
重点放在钢铁、石油、海洋化工、电子、精细化工等方面
新兴高技术产业以科研机构为依托,向“新、精、尖”方向发展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
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矿产资源和常规能源缺乏上海----钢铁 化工 纺织 机械 造船 食品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家用电器、丝绸、服装1. 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2. 统一的电网(水电、核电)3.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建核电站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
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
研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河流少、
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少、昼夜温
差大。
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沿海受淹没
表现1、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表现2、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黄河中下
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形成洪灾表现3、一区域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
区域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三、区域的特征
2、差异性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三、区域的特征
3、开放性拓展:经济全球化1、含义
2、影响全球化的因素
3、表现
4、主力和载体
5、结果
6、措施活动:
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海南岛:1、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邻近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3)位于西太平洋环行带上,处于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4)连接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海陆位置、相互位置、交通位置2、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
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丰富。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展高效农业。
(3)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植被茂盛,
生物资源丰富,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
(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为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5)旅游资源丰富,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生物、和矿产3、海南岛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1)政策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
特区,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享
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2)区位优势:邻近香港、澳门、台湾、珠江
三角洲、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3)资源优势: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
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区位、资源、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科技归纳总结:
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1、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
矿产资源等
3、人文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政策、技术、工农业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科技。阅读地图注意事项:
1、绝对位置(经纬度)
2、相对位置
3、首都、重要的城市、邻国、水文(河流)
地形(山脉)、交通、岛屿、海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