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基础闯关全练
1.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碳 B.氧 C.氢 D.氯
2.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 B. C. D.
塑料瓶 泡沫饭盒 易拉罐 垃圾袋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
B.有机物一般不耐高温,受热易分解
C.碳酸钠中含碳元素,因此是有机物
D.碳酸不属于有机物
4.普通家庭厨房里的调味品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黄酒中的溶质 B.蔗糖 C.食盐(氯化钠) D.味精
5.饮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经检测,这些食品中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H?NO)。
(1)丙烯酰胺属于____________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0=_________________。
(3)若这种物质导致细胞癌变,身体会将癌细胞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
6.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下列食物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
A.米饭、土豆 B.番茄、黄瓜
C.牛肉、鸡蛋 D.奶油、花生油
7.某品牌的小食品贴有如图2-3-1所示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
主材和辅材
精制面粉 牛肉
碳酸氢钠 氯化钠
白砂糖 食用油
图2-3-1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8.现如今我国每天生产各类塑料袋高达三十几亿个,对环境压力巨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在自然条件下易降解 B.塑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 D.要大力推广使用塑料袋
9.下列生活用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塑料保鲜膜 B.纯棉毛巾 C.真丝围巾 D.不锈钢锅
10.某服装部分标签信息如图所示,面料成分巾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腈纶 B.羊毛 C.棉
能力提升全练
1.“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
A.柴(纤维素)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2.花青素(化学式C??H??O?)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青素是一种无机物
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7 g
C.花青素中的C、H、O元素质量比是15:11:6
D.花青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 ⑤牛肉,小明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巾,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较合理的是 ( )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常见的饮品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
A.牛奶 B.果汁 C.啤酒 D.矿泉水
5.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花盘 D.塑料水杯
6.生活巾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图2-3-3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H?Br?)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3)236 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____________g。 图2-3-3
7.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在南海北部1 266米深的神狐海域,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查阅资料发现,古代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石油及天然气,海底的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物质即“可燃冰”,“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H?.8H?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则CH?.8H?O中C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最终来自古代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
三年模拟全练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的是 ( )
A.鱼、虾 B.鸡蛋、猪肉 C.菠菜、芹菜 D.牛奶、牛肉
2.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五年中考全练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糖类、油脂两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则不能
C.葡萄糖酸锌和葡糖糖酸钙都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D.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必须食用加碘食盐
2.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3.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储量丰富,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被称作“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通常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多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断裂导致气体逸出,上升的气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基于以上信息可知,影响可燃冰形成的因素可能是气源、压强和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如大规模的海底滑坡、大量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等。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重的_______,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3)现在普遍认为可燃冰的化学式是CH?.8H?O,请列式计算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8H?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CO?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CH?“挤走”,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C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CH?.8H?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火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CO?“挤走”可燃冰中的CH?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5.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______________。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____,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的氧化分解。
6.红葡萄酒中因含有花色
苷而呈红色。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有抗癌
减肥等保健功能。它的化学式是C??H??O?
(1)花色苷中C、H、O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花色苷属于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7.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 .nH?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nH?O=CH?+nH?O,该反应属于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再制成甲醇(CH?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南合成气
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O +2H?CH?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①CH?+H?OCO+3H?
②2CH?+O?2CO+ 4H?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8.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晶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核心素养全练
1.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同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同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图2-3-4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图2-3-4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表所示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他们
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8H?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 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地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 。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_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___________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 CH?.8H?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 _________,甲烷属于 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8H?O+2O?CO?+10H?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千克/米?.“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在海面上受到的海水浮力是_________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_____米?,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其已经成为 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1.A 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
2.C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铁或者铝,其属于无机物,故选C.
3.C碳酸钠属于碳酸盐,虽然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
4.C黄酒中的溶质是乙醇,其属于有机物:蔗糖和味精也属于有机物;食盐(氯化钠)属于无机物中的盐类。
5.答案(1)有机物(2)36:5:14:16 (3)特异性免疫或体液免疫或自然免疫或细胞免疫
解析(1)丙烯酰胺(C,H,NO)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2)丙烯酰胺中C、H、N、0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lx5):14:16=36:5:14:16。
(3)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6.A米饭、土豆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A符合题意;番茄、黄瓜中富含维生素,B不符合题意:牛肉、鸡蛋中富含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奶油、花生油中富含油脂,D不符合题意。
7.A食品中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无机盐、油脂,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食品中缺乏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8.C普通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9.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属于天然有机材料:真丝属于天然有机材料;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0.答案A
解析棉、羊毛属于天然纤维;腈纶属于合成纤维。
1.D柴、米、油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盐属于无机物,故选D。
2.D花青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常省略不写;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x11):(16x6)≠15:11:6;花青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A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青菜中富含维生素:面包、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猪肉、牛肉中含有蛋白质:故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较合理的搭配是①③⑤。
4.D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果汁中含有的果酸、糖类等物质属于有机物:啤酒中含有乙醇,乙醇属于有机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不含有机物
5.C陶瓷花盘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所用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6.答案(1)有机物(2)3:2:1 (3)160
解析(1)邻二溴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1个邻二溴苯分子是南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溴原子构成的,则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4:2=3:2:1, (3)236 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
236 g×(×10%)=160 g.
7.答案 (1)10% (2)光合作用
解析(1)CH4.8H?O 中CH4的质量分数为×100%=10%;(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最终来自古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同定的太阳能。
1.C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
2. A皂角甙属于碱性物质,应该用酸性物质来处理,故应该选择呈酸性的食醋。
1.A 肥皂水遇软水能够产生大量泡沫,遇硬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并且有浮渣产生,牛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蒸馏得到的蒸馏水可以认为是纯净的水,因此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A项正确。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有机营养素,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项错误。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是牙齿和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属于常量元素.C项错误。尽管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人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D项错误.
2.答案(1)糖类(2)C
解析(1)大米、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2)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A错误;味精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味精长时间加热,鲜味会消失,同时会生成焦谷氨酸钠,C正确.
3.答案(1)温度(2)温室效应
(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5%。
解析 可燃冰的储量很丰富,是比较清洁的燃料,有可能成为取代石油、煤的新型燃料。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
件下相互作用能够形成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温室气体,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重的温室效应,
4.答案 (1)CH?+2O?CO?+2H?O (2)7.5%或0.075 (3)AB
解析 (1)甲烷(CH?)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CH?·8H?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3)可燃冰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污染物,属于清洁能源,A正确;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用C0?“挤走”可燃冰中的CH?过程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5.答案(1)氧气(2)扩大(3)葡萄糖
解析(1)吸人的气体是空‘i,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人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3)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呼吸过程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6.答案(1)8:8:3(2)有机物
解析(1)1个花色苷分子是南16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花色苷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6:16:6=8:8:3:(2)花色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7.答案(1)分解反应(2)②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只有一种物质,反应后有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2)根据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可知,CO与H?反应,反应物分子个数之
比为1:2,即从原料配比角度考虑,生成物的CO和H?分子个数之比最好为1:2,故选②。
8.答案 解:设生成35.2克二氧化碳需要的甲烷的质量为x。
CH?+2O?CO?+2H?O
16 44
X 35.2克
x=12.8克
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00%≈13.4%
答: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约为13.4%.
解析见答案。
1.答案 【实验探究】①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②Na?CO?+CaCl?=CaCO?↓+2NaCl ③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解析 【实验探究】①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因此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②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取少量冈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氯化钠,所以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出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O?+CaCI?=CaCO?↓+2NaCI.③根据实验结论清液中有碳酸钠,所
以滴加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出现.由于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根据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判断清液中有氢氧化钠:【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2.答案(1)①适应不需要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②自我修复(2)①3:5:32有机物②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4.116x10? 40 777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解析(1)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地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深海底部没有氧气,所以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的主要《别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②海洋生态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所以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2)①可燃冰(CH?.8H?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12:(1x20):(16x8)=3:5:32;可燃冰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石油与煤炭燃烧后的产物中含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而可燃冰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物体漂浮于水面上,其所受浮力等于其所受重力,即F=
42 000吨×1 000千克/吨x9.8牛/千克=4.116x 10s牛:其所受浮力也等于其排开的海水的重餐,设排开海水的体积为p.则1.03x 10?克/米3×Vx9.8牛/千克=4.116×10?牛,则V≈40 777米?;压强变小、温度升高时,可燃冰由固态转化为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