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31 06: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狼牙山五壮士
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沉着(zhuó zhe) 抡胳膊(lūnlún) 手榴弹(dàn tán) 山涧(jiàn jiān)
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rì kòu xuán yá yì lì fèi téng báozi
( ) ( ) ( ) ( ) ( )
3.用“______”画出书写不正确的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进范 依托 攀登 坚强不倔( )( )
(2)豪迈 顶锋 居高临下 粉身粹骨( )( )
4.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如:眺望、东张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壮烈 强烈 猛烈 热烈 激烈
①战士们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 )的搏斗。
②风( )地刮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
③在执行维护和平的任务中,刘叔叔( )牺牲了。
④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赢得了现场所有人( )的掌声。
(3)“‘今天作业没做完,你哪儿也不准去!’爸爸坚决果断地说。”用课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
来替换句中画“___”的部分: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
(4)“惊天动地”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并列式结构的成语: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
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1)这句话运用了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
(2)用“○”圈出描写马宝玉动作的词语,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行动____________。
(3)马宝玉的话连续用了两个“!”,不仅增强了说话的语气,还表现出了他当时______的心情。五位壮士带着中国人民的______,向敌人砸去。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①接受任务→②_______→③_______引上绝路→④_______→⑤跳下悬崖”的顺序记叙的,其中②、_______、_______三部分是详写,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是为了表现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沉着:_______________ ②崎岖:___________
(3)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其中第___________句描写的是“面”,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概括性描写,第___________句描写的是“点”,是对五壮士痛打敌人的详细描写。关于点面结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片段中对“点”的描写,突出了每个战士的英勇;对“面”的描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五壮士整体的英勇无畏
B.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C.习作时可以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进行描写
D.习作时要把其他起铺垫、烘托等作用的材料作为“面”来写,因为它们不重要
8.小练笔。
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前面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后面对马宝玉、葛振林等人物的描写是一个个的“点”,我们把这样描写人物群体的方法称为“点面结合”。请你运用这种写法,自选下面的一个情境,写一段话。
①元旦联欢晚会 ②拔河比赛 ③图书义卖活动
9.牛刀小试。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壮士”形容豪壮而勇敢的人。请你写出具有以下意义的称号。
例: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烈士
(1)有胆量有力气的人——( )(2)将领和士兵的统称——( )
(3)力气大的人——( ) (4)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 )





答案
1.答案zhuó lūn dàn jiàn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这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出错,其中“着”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uó;“抡”是一声;“弹”是多音字,在这里读dàn;“山涧”中“涧”读jiàn。
2.答案 日寇 悬崖 屹立 沸腾 雹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其中“寇”“崖”“腾”这几个字容易写错,需要特别注意。
3.答案(1)范 倔 犯 屈(2)锋 粹 峰 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对于形近字,我们要注意区分。
4.(1)答案示例:注视 凝视 左顾右盼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积累。只要所写出的词语有“看”的意思即可。如:“注视”指注意地看;“凝视”指不眨眼地看;“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
(2)答案①激烈 ②猛烈 ③壮烈 ④热烈
解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能力。“激烈”一般指已经到了失控的状态,第①句的“战士们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说明已经到了失控的局面。“猛烈”一般指气势大、力量大,第②句写“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这得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使白杨树发出这样的声音?“壮烈”一般指勇敢而很有气节,又轰轰烈烈,第③句说刘叔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这种英雄气概令人敬佩。“热烈”一般指热情的状态,放在第④句更恰当。“强烈”一般指某种程度很高的表现。
(3)答案 斩钉截铁 示例:当机立断 直截了当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要善于积累。
(4)答案 声音特别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示例:大惊小怪 冷嘲热讽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要善于积累。
5.答案(1)语言 动作(2) 迅速、果断 (3)愤恨 仇恨
解析: 第(1)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这句话是对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第(2)题要通过动词来体会马宝玉行动的迅速、果断。第(3)题,从“同志们!用石头砸!”可以看出马宝玉对敌人充满了愤恨,带着中国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拼到底。
6.答案 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 ④ ⑤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对小标题的拟定,其实就是对各部分内容的概括,要注意语言的简洁。从内容安排上看,“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是详写,其余是略写。详写歼敌和跳崖的情节是为了突出五壮士的形象。
7.(1)答案 示例:痛击敌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概括的能力。拟小标题,我们要抓住这部分的主要事件——打击敌人。先是整体写五壮士是怎么打敌人的,然后是具体写每一位战士是怎么痛击敌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小标题可以拟为“痛击敌人”。
(2)答案①镇静,不慌不忙。②形容山路不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句③可以知道“沉着”的意思是班长马宝玉打击敌人时从容镇静,不慌不忙。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崎岖”形容的是山路,所以“崎岖”的意思是形容山路不平。
(3)答案①②⑦⑧ ③④⑤⑥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点面结合的理解。针对本文,①②⑦⑧是“面”的描写,写出五壮士打击敌人的总的情形,③④⑤⑥是“点”的描写,是对每位战士打击敌人的情形的描写。“点”能突出战士的英勇,“面”能体现出不止一个战士这样英勇无畏;个个都这样,点面结合才能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写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习作的时候,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要作为“点”来进行描写,起铺垫、烘托作用的要作为“面”来写,并不是不重要,“点”和“面”的描写都很重要,点面结合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所以选D。
8.答案 示例:②“嘟”,哨声响了,大家身体一齐向后仰,一个个涨红了脸。同学们的手像一把把大钳子,紧紧地抓住绳子不放。此时的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脚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后退。可谁知六(6)班女生的劲儿也很大,两边这样一拉,我好像要飘起来一样。再向右看看,只见张敏把眼瞪得圆圆的,咬着牙,汗从头发上“跳”下来。哎哟!麻绳上有一根刺扎进了我的手,我把手换了一下,右手在前,谁知一换手,同学们的手就把绳占满了,我的另一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儿好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个片段是描写场面的,要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示例中,先进行了“面”的描写,写出了大家拔河时的情景;后面具体地进行“点”的描写,重点抓住“我”和张敏的个体表现细致描写。
9.答案(1)勇士 (2)将士 (3)力士 (4)隐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称号”是对一些特定人群的称呼(多指好的)。平时要养成多读书、多看报纸和新闻的习惯,善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