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标准】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看,本条“标准”关注的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因此,对于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各种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等,不必详加分析甚至不涉及。但是,为了说明对地球的影响,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第二,“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由于“影响”涉及的范围太广,可以就主要影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自主学习】
1. 为地球提供________
(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普通恒星
主要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学生阅读“图1.7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讨论归纳:
1)光、热——生物生长的条件
2)温度——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
3)能源——煤、石油等原古时期已经逝去的太阳
4)太阳能——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2)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质量的衰减得到巨大的能量,但是这种质量的衰减速度非常缓慢,50亿年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活动1:根据教材P9图1.8“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图1.9“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思考:
1、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 问题1和问题2的结论有无相关性?
4、 推测和描述着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情境问题:
(1)2002年的夏天与往年不同,人们似乎特别怕晒。在阳光直射的杭州街头,多了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女士。这是为什么呢?听了广播之后,不少人才恍然大悟。请你猜猜广播中说了什么?( )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国海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当时,人们对雷达受到干扰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A.德军使用德一种秘密武器;B.雷达本身的故障;C.外界杂波的干扰;C.太阳活动的影响。你认为上述原因哪一种比较合乎情理?( )
(3)宇航员为什么穿着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层宇航服?
【典型例题】
1.2000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到再次活动高峰期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
2.(2001年上海高考题)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基本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太阳巨大的能量来的于( )
A.中心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光球层释放出电磁波 D.色球层耀斑的
2.有关人类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都是人类对太阳辐射能的直接利用方式
B.人类利用的煤、石油、水能、风能等都是地球自身存在(产生)的能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C.人类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是太阳辐射产生的
D.我国是利用太阳能较晚的国家之一
3.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4.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
5.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 )
A.表面温度高 B.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内部温度的变化 D.太阳辐射
6.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古书曾有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8~12题。
8.关于太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
B.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C.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
D.太阳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9.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
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黑子就是太阳活动
10.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耀斑 B.X射线 C.紫外线 D.黑子
11.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1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13.“磁暴”现象是指( )
A.磁场发生了爆炸 B.磁针发生了故障,不能正确
C.因地球磁场受到太阳的带电粒子扰动,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磁暴”是地球本身的原因使磁场方向发生了改变
14.据你的经验判断,下列可以不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 D.气象部门
(2004年上海高考题)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回答15~18题。
15.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6.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正值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
A.29日1时13分 B.30日3时13分
C.29日3时13分 D.30日1时13分
17.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一组的是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二、非选择题:
18.读“北半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图”,分析回答:
(1)图中 __线表示夏半年, __线表示冬半年, 线表示全年的变化。
(2)夏半年中,高低纬度之间的太阳辐射量相差 ______________,原因是 。
(3)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 (地形区),最少的是 (地形区)。
(4)从图中分析可知,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的主要原因是因 和 导致的 大小的变化。
1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多少年?
(2)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
20.由于地球形状和区域差异等原因,使得太阳辐射在各地区产生了差别。读右图“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
(1)图中哪个省级行政中心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并简要说明原因。
(2)在直辖市中, 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在 千卡/厘米2以下,其辐射量低的原因是: 。
(3)请比较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的高低,并简要说明原因。
第二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D 6.C 7.B 8.C 9.A 10.D 11.A
12.A 13.C 14.C 15.D 16.A 17.B
二、双项选择题:
18.AB 19.AB 20.BC 21.BC 22.CD
三、综合题:
23.(1)b c a (2)小 高纬白昼长,低纬太阳高度角大 (3)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4)纬度 季节 太阳高度角
24.(1)11年 (2)70 N∽80 N两者正相关;60 N∽70 N两者负相关;50 N∽60 N若干时段内(1920年前)负相关,若干时段内(约1920年后)正相关。
25.(1)拉萨市。主要是因为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
(2)重庆市 100 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 (3)台湾西部比东部高。主要是因为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