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
校名 天津师范大 学 班级 04地理科学 科目 地 理 教师 钟立华、盖盛男、张莹、郭海伟、韩玉雪、孟成竹 时间 2007-4-15
课 题 地球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系列特征。如,方向、周期、速度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及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3、学会观察地理事象,培养读图、分析地图及想象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锻炼其分析、比较、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合作活动、多媒体手段(模拟实验、动画等)去表达、领悟、获取自然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激发学生探究宇宙的兴趣。培养科学求实的态度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自转和公转的特征(方向、周期、速度等)。2. 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分析。
课的类型 讲授新课
教 具 地球仪、模拟实验、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模拟实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动画等。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生答】略【板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 一天之中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升起落下的运动方向是什么?【生答】略【提问】我们所在的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演示】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板书】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讲解】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板书】2、周期通过演示地球仪的运动,并提问学生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从而引出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关系。 【演示和讲解】 用课件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板书】太阳日:24小时360度59分;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360度 【演示和讲解】 用课件演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讨论】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小的特点。【板书】 3.速度 角速度为15度每小时;线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小结】串讲。【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下面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演示】教师利用一个小地球仪演示公转,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学生观察、讨论。【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1、运动规律:方向 、周期、速度、轨道。学生看书中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板图】 【板书】1)轨道:椭圆(94000万Km)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3)速度:近日点和远日点不同。2、地球公转的特点:A、地球总是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034/夹角,且倾角不变;B、地轴的指向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即地轴方向互相平行)。3、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影响 【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演示】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学生观察回答。【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演示】(学生观察课件演示的动画)观察内容:地球是怎样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否垂直?赤道面与黄道面是否在同一平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否有发生移动?(学生阐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后,教师板图小结如下) 【板书】∠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黄道与赤道的关系说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并不是直着身子(即并不是地轴垂直黄道),而是斜着身子转动,且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提问】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学生讨论、回答。【板书】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演示】利用flash太阳公转示意图讲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板图】【承转】大家观察到太阳直射点会移动,那么它的移动规律如何呢?请大家画一条曲线来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10分钟画图,老师巡视点拨。(请一个学生把画图展现给大家)(老师讲述小结)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板图】 【讲解】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度26分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度26分;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度26分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度26分。【练习】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解释“自西向东”的含义。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明如何区别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2、绘简图说明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 【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现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如下: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2、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度59分;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360度 3.速度 角速度为15度每小时;线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地球的公转1、运动规律:方向 、周期、速度、轨道。1)轨道:椭圆(94000万Km)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3)速度:近日点和远日点不同。2、地球公转的特点:3、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影响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备注
P
P
P
E3
E2
E1
B
A
同一恒星
方向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太阳
B
冬至12月22日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
S
夏至6月22日直射最北界北回归线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年移动
黄赤交角 23026/
方向不变
斜身绕日
赤道面
自转
黄道面
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