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1988年的地球:“危机中的地球”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
30%~40%;
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
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
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
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
巴西亚马逊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
被毁;
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
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灾难的一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4、形成条件: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必要条件充分条件2、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思考: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1人,重伤13人。(5)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起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海啸)为诱因,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分析讨论以下案例分别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资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资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以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答:突出的是区域性。答:突出的是联系性。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资料四: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的加剧。资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到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期。答:突出的是周期性。答:突出的是严重性。材料五: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21千米,震中烈度为Ⅳ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答:突出的是可减轻性。补充案例:A:日本神户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 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矶发生,死亡人数将达1.1万和1.4万,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1906年的数十倍。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广泛性、频繁性、严重性区域性、严重性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广泛性、不确定性、周期性、联系性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联系性 (5)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灾害的种类、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带来的危害等方面都不相同,如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上;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在青藏高寒地区尤为突出;台风、风暴潮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南伴随地震和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山洪的集群发生。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呈现一定的共扼性。比如,季风的强弱变化导致了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现象。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各种气象灾害平均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26.20次,80年代达28.1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