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
13 坐井观天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文中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沿、渴、喝、际”4个字。
能用“一……就……”说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4.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谜底:青蛙)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就和小青蛙有关。
2.出示课题,请生读课题,齐读课题。(注意“井”是后鼻音,“坐”是平舌音)“观”的意思是“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小青蛙发生了什么事?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一下,说说课文写的是谁在“坐井观天”?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请七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这个故事。
(1)第三段
出示“渴”、“喝”,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分它俩?(渴了需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喝水需要嘴巴,所以是口字旁)
谁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口渴、饥渴、喝水、喝饮料)
第五段
出示词语:弄错(“错”前鼻音)、无边无际。谁能读好它?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第二段和第五段,标红“哪”字,请生读,区分“哪”的两个读音,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齐读。
3.课文中还有一个角色是谁?(小鸟)快速读课文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之间说一说。
(3)说一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天到底有多大)
4.小结:同学们,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全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
三、细读课文,读出感情。
1.默读课文,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用“——”和“﹏﹏”分别划出小鸟和青蛙的话。
2.指名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屏幕出示进行校对。
3.细读第一次对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读。
(2)同学们想想看,青蛙和小鸟会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试着来填一填,读一读。
出示:
青蛙( )地问小鸟:“你从哪里来呀?”(好奇、奇怪……)
小鸟( )地回答:“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认真、耐心……)
(3)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读。
4.细读第二次对话:
(1)面对小鸟的回答,青蛙又有什么反应呢?于是,它们有了第二次对话。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大话”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换个词?(谎话)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出示天空图片,感受天空广阔。你还能说说什么“无边无际”?(草原、大海……)
(2)自己试着用刚才的方法,给句子加上提示语,读一读第二次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同桌读。指导读好反问句。
(3)男女生读。
5.细读第三次对话:
(1)听完小鸟的话,青蛙笑了,它说———引读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这一段:青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番话呢?(骄傲、自大。关注“笑了”“天天”、“一……就……”)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出示: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天。
你能用“一……就……”说说话吗?
(3)小鸟听了青蛙的话也笑了,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它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耐心劝解)
(3)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
四、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青蛙和小鸟的答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插图,你能找到答案吗?
2.学生默读,交流。
出示: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齐读。看图理解“井沿”。
现在你知道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争论天空到底多大了吗?(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天也不同。所以对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见解截然不同。)
3.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五、指导写字:
1.观察“沿”、“际”、“渴”,他们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给它们组词找朋友。
2.沿:注意横折弯的写法
3.渴、喝:观察对比,书写“渴”和“喝”。右边部分上窄下宽,右下部分是“人”加“竖折”,“人”字写得扁一点,竖折从撇起笔。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会写“井、观、答、话”4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坐井观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鸟。
2.谁来当当青蛙和小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体会寓意
1.天到底有多大?小鸟和青蛙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谁对谁错呢?
引导提问:青蛙在什么地方看天?小鸟有在什么地方看天?所看到的天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2.理解寓言: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坐井观天就是一个寓言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更加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3.小结:这个道理,我们是懂了,小鸟是懂了,但青蛙却不懂,所以,小鸟会“笑了”。让我们一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话,现在你读起来一定会感觉不一样的。
三、拓展说话
1、同学们,课文中的小鸟建议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那么青蛙会不会采纳小鸟的建议呢?我们来想象一下:
一天,这只井底之蛙终于跳出了井口……
2、想象说话:青蛙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它又见到了那只小鸟,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3、学生自由交流。提醒学生想象要合理,丰富。
4、尝试着把说的话写下来。
出示:
写话训练: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这只井底之蛙终于跳出了井口,青蛙看到了( ),看到了( )还看到了( )。青蛙说( )青蛙想( )。后来青蛙又见到了那只小鸟,老朋友见面有好多话要说。( )
书写指导
1.井:两横平行,上短下长,撇是竖撇,一竖起笔较高。
2. 答:上窄下宽,竹字头要写得紧凑,“合”的撇捺要舒展。
3.观、话:左右结构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坐在井里
小鸟 落在井沿
天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