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30 23: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对葫芦叶上的蚜虫不管不顾,最后小葫芦变黄脱落的故事。故事说明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这一道理。
全文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通过人物言行,塑造形象,揭示寓意。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葫芦的生长过程以及种葫芦的人的喜悦之情。透过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小葫芦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两句话表现了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第二、三自然段中,种葫芦的人只期盼小葫芦能长得比南瓜还大,却对蚜虫不屑,邻居催促治病和种葫芦的人的不以为意形成对比,预示着得不到葫芦的必然结果。第四自然段为故事的结局。
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一个是感叹句,一个是反问句,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出种葫芦的人的内心。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字典,正确认读“葫”“芦”等十一个生字,积累“的”字短语和“自言自语”等四字词语,会写“棵”“谢”等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读出感叹句、反问句的强烈情感。
3.了解葫芦最后掉落的原因,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并尝试在情境中创编故事,进一步了解寓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叹句、反问句的强烈情感。
难点:了解葫芦最后掉落的原因,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文中景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出示葫芦图片(带拼音),读好轻声。
2.识记“芦”,读作第二声,借助图片拓展词语:芦苇、芦花。
3.教师解释:小朋友们,葫芦嫩的时候可以用来做菜,老了之后把里面掏空,可以用来做装东西的容器,比如可以做成盛菜的盘子,还可以做成工艺品、乐器,比如葫芦丝,它能吹出美妙的乐曲。
4.读课题,注意停顿,突出重点“我要的是葫芦” 。
二、借助插图,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知道葫芦最后怎么样了吗?随机学习第四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叶子由绿变黄,葫芦从藤上落下来,种葫芦的人表情从欣喜变成惊讶)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去看看故事的开头。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借助动词,尝试复述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刚开始葫芦是怎么样的呢?借助插图观察。(积累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随机学习“藤”,关注后鼻音,借助图片认识其他植物的藤)
3.葫芦有叶子、藤、花,它们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你再去读读第一自然段,把写葫芦生长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呢?你能来填一填吗?
学生自主填空:(种葫芦)→( )→( )
交流中,随机学习“谢”,出示字典中的释义,了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调谢,并完成书写。
(2)读句子。
4.尝试复述。
葫芦的生长是不是像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呢?(教师板贴词组:种葫芦 长绿叶开小花 挂葫芦)
现在,你能看着图或黑板上的板贴来说一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吗?如果能用上刚才学习过的“的”字短语就更好了。
5.感受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这段话的后面两句在写什么呢?请你先读读这两句话。
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追问,如:“为什么每天都要去看?”借助“多么可爱、每天、看几次”等词,读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连起来读好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合作读。
四、指导书写“棵”
1.辨析“棵”和“颗”,了解意思。
出示短语:一棵松树 一棵杨树 一棵草
一颗星星 一颗牙齿 一颗红豆
都读作“kē”,意思上有什么不同?(预设:棵:表示植物;颗:表示的东西都比较小)
书写“棵”,注意左窄右宽。
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分段学习,细读课文
关注标点,读好感叹句。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交流“想”的句子。
①读句子,理解:他心里想的是:____________
②对比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试着读出种葫芦的人毫不介意的内心。
③书写”想“写“心”时做到“左点卧钩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交流“做”的句子。
①读句子:他盯着……大南瓜才好呢!随机交流:盯、自言自语。
②演一演“盯”(眼睛一眨也不眨),随机书写“盯”。
③理解“自言自语”,关注两个感叹号,读出自言自语时的急切感,随机书写“言”,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④演读。
2.情境对话,读好反问句。

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邻居是怎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正确朗读对话。
(2)关注邻居说话时的感叹号,读出劝说时的着急和真切。
(3)读好种葫芦的人说的话,关注连续两个问号,读出他听了邻居的话之后感到奇怪的语气。
二、分角色读对话,感悟寓意
1.分角色读对话(第二、三自然段)。
2.教师相机引读第四自然段。
3.人物评价: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4.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想要葫芦,就不能光盯着葫芦,还要注意葫芦藤葫芦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当别人说得对时,要虚心听取意见。
三、情景对话,深化寓意
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师来演他的邻居,你们来演种葫芦的人。
情境对话:
师:你瞧,这葫芦长得多可爱!呀,这叶子上爬的是什么呀?
生:......
师:你要的是葫芦,蚜虫就别去管它了!
生:......
师:啊?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
四、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邻、治、怪。
1.关注部首:“邻”是形声字;怪,由词“奇怪”了解怪表示一种心里的感受,因此偏旁是“竖心旁”。
2.“治”拓展词语:治病、治理。
3.师范写,生仿写。
4.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长绿叶——开小花——挂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当别人说得对时,要虚心听取意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