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全国统一使用的新部编版(2019)语文教材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母,冷酷无情。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2.写出加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________
(2)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________ ________
(3)织女的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________ ________
3.填写同音字。
【liàng】车________?? 光________????? 【qī】________子?? ________负
【shā】________衣?? 泥________??????? 【yǒng】歌________?? 游________
【sǎo】大________?? ________地
4.比一比,再组词。
捡________? 喂________? 衰________? 删________ ?礁________
俭________? 偎________? 哀________? 珊________ ?瞧________
5.选择画线字正确的拼音。
节俭(qiǎn jiǎn)________ ???依偎(wēi wèi)________ ???衰老(suāi shuāi)________
泰山(tài qín)________??? 珊瑚(sān shān)________ ???暗礁(jiāo qiáo)________
竹筐(kuāng kāng)________??? 执拗(ào niù)________
6.填写同音字。
【liàng】车( ) 光( ) 【qī】( )子 ( )负
【shā】( )衣 泥( ) 【yǒng】歌( ) 游( )
【sǎo】大( ) ( )地
7.牛郎织女相见的时候是( )帮他们搭桥?
A.喜鹊 B.麻雀 C.黄莺 D.杜鹃
8.下列不是描写牛郎织女的诗句的是( )。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9.《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猎人海力布》 B.《文成公主进藏》 C.《白雪公主》
11.根据句子意思,在括号里圈出一个正确的字。
(1) 你的信没有(暑 薯 署)名。
(2) 我(赔 陪 培)爷爷、奶奶逛中山公园。
(3) 老龙王十分感(急 积 激)海力布。
(4) 咱们得每时每刻锻(练 炼)自己的(意义)志。
(5) 在大森林里,你得(象 相 像)个主人。
(6) 这个规(距 矩 炬)谁也不能违反。
12.缩句。
海力布忽然听见天空中喊救命的声音。
13.现代文阅读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 蓑)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bāo bō)下来留着,碰到紧要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音。
2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一段话,你会联想到文中的哪些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被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5读完了全文,牛郎织女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现代文阅读
外婆家的端午节(改编)
①如今不是看到满街的粽子,商场中的打折,电视中的活动,我已经感觉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念到“端午”这两个字时,不由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的端午节。
②一盏昏黄的豆油灯,一张脱了朱漆的梳(装 妆)台,一方古旧的镜子。背影 中一个老人在镜前动作迟缓但一丝不苟地梳头,不一会儿她就梳好了,纨了一个盘髻。这时她不知从哪里拿出的一朵(绢 娟)花,粉红的,端详了很久,她轻轻地插在头上。我睡眼蒙眺地看着她,我的太姥姥。
③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个动作示意我睡觉。我闭上了眼睛,但能感觉到灯灭了,咯吱的一声关门。之后就是一阵静(密 谧),我知道在艾草还没有插 上门楣时家里谁都不可以说话,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绝对不可以出声,这是大人们交代过很多次的。静,真静!
④“小乖乖,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声中坐起来。穿上姥姥给我做的那双绣着仙桃的红布鞋,我出了卧室。这时候太姥姥正坐在堂屋 里。“太姥姥好。”说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个响头。“乖,拿着纳福篮一边玩去。” 她笑吟吟地拿起身边那只漂亮的八边形布篮给我。
⑤姥姥拉我到门外,洗脸盆里已注满了清水。洗了手和脸,我拿了几根艾草学着姥姥的样子在房屋里的每个角落里都扫一扫,一边扫还一边说:“端午节扫一扫, 蚊虫蚂蚁都往外面跑。”
⑥早饭,一个粽子,一个鸭蛋,一碗粥,匆匆吃过。吃完后姥爷便用雄黄在我头上画了一个“王”字,据说这样那些鬼蚁蛇虫都不会伤害我。
⑦“张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饭不能闲着,拿着太姥姥送给我的小篮便挨家挨户地(串窜)门,老人们都纷纷拿些零食往我小篮里放。不知何时小篮满了,我便回到姥姥家,也中午了。
⑧“快洗手吃饭!”不知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和姐姐已经站在门口了。满桌子的饭菜都上齐了,雄黄酒也端上了。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爷是客, 应该坐上席。姥爷坐在父亲身边,别人都可以乱坐。“吃吧。”太姥姥动了第一筷子之后我们才开始动筷,“来吃鸡腿,跑得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给我和姐姐。“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边的父亲也挑了一块肉给太姥姥。然后呢,姥爷给父亲夹菜,姥姥给妈妈夹菜,妈妈再给姥姥夹菜;姥爷给父亲倒酒,父亲给姥爷敬酒。一家人其乐融融,客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⑨因为姐姐明天还要上学,妈妈他们今天得回家。到了分别的时候,我实在不 舍就拉着妈妈的衣服。姥姥见状就说李奶奶家的小牛刚才掏了好大一窝鸟,现在正在分小鸟,再不去就没有了。”我一听松开手就往李奶奶家跑,当然没什么小鸟,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过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饭。
⑩月,轻轻地爬上了那棵老槐树上。姥姥搬了凉床到院子里,我躺在床上,姥姥摇着蒲扇给我扇风赶蚊,讲着那古老的牛郎织女。太姥姥在屋中纺线,吱吱呀呀。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依稀中还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
⑴划去文中四个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⑵“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爷是客,应该坐上席”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
⑶作者回忆姥姥家过端午节的情景,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起因、经过、结果
B.人物出场的先后
C.早上、中午、晚上
⑷用“ ”画出第⑧段中具体描写“其乐融融”的句子。
⑸文中多处写到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让人感受到温馨和美好,如艾草插上门楣后才能说话、( )、( )、( )、( )等。
⑹第⑨段中,姥姥说的那段话表面意思是( ),其实她是想( )。
⑺请仔细阅读文章第①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说法。( )
A.通过对比突出小时候的端午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引出下文。
B.“端午”二字对“我”来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C.强调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没有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
⑻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读了此文后的感受。(不少于40字)
15.妙笔生花。
同学们,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在我们的读书经历中一定有难忘的故事,请以“我和书的故事”为话题,把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要求:内容真实,叙事清楚,450字左右。(作文纸自备)
【参考答案】
1. B
2. (1)照料
(2)怜悯;情况
(3)疲劳;难过
3. 辆;亮;妻;欺;纱;沙;咏;泳;嫂;扫
4. 捡东西;喂食;衰老;删除;礁石;俭朴;依偎;悲哀;珊瑚;瞧见
5. jiǎn;wèi;shuāi;tài;shān;jiāo;kuāng;niù
6.辆 亮 妻 欺 纱 沙 咏 泳 嫂 扫
7.A
8.C
9.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0.C
11.(1)署
(2)陪
(3)激
(4)炼意
(5)像
(6)矩
12. 海力布听见声音。
13.蓑 bō 2.老牛去世留下嘱咐和牛皮。 3.提示: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老牛对牛郎很关心等情景。 4《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⑴装;娟;密;窜
⑵A
⑶C
⑷坐在太姥姥身边的父亲也挑了一块肉给太姥姥。然后呢,姥爷给父 亲夹菜,姥姥给妈妈夹菜,妈妈再给姥姥夹菜;姥爷给父亲倒酒,父亲给姥爷敬酒。一家人其乐融融,客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⑸向老人道声好后磕三个响头;拿着几根艾草在房间每个角落里都扫一扫;用雄黄在小孩头上画一个“王”字;吃饭后拿着纳福篮串门,老人们会拿零食往篮里放。
⑹有一大窝鸟,让“我”快去分小鸟;不让“我”再拉着妈妈,让“我”乖乖松开。
⑺A
⑻本文写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那朴素的、原生态的民间习俗,让人感受到了 家庭的温馨与亲情的真挚。在乡村,过节的感觉真好!
15.略
本套检测卷错题分析收集表
错题所在的章节:第 册第 章第 节
一、错题再现:
1.
2.
3.
二、考查的知识、能力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到:
1.
2.
3.
三、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1.
2.
3.
四、具体的针对性措施: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