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9-13 18: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低温冷害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 沙 漠 化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江南丘陵 水土流失川西山地 暴 雨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 滑坡、泥石流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洪 涝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干 旱 多发区 灾害类型阅读: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2、海陆兼备
3、季风气候典型
4、板块交会
5、人口地理分布不均衡
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自然因素还有很多
青藏高原的高寒与当地的地势高有关
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
华北地区的土壤沙化、盐碱化等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
旱涝灾害
地震
农作物病虫
台风
2、成因分析
旱涝
地震3.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黄淮海平原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我们的人口素质,培养我们保护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2、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3、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
沿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1.逐年上升
2.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
3.(1) 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
(2)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
夏季风进退速率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
(3)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
(4)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对环境的破坏强 1.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对比 ③河网稠密、地势低平③河网稀疏、河床高,排水不畅下垫面点②多发生在5、6月份②多发生在7、8月份时间同①台风雨较多①锋面雨较多类型不②与季风活动有关 相同点①降水多且集中 东南沿海 黄淮海平原 2.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干旱灾害 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北上,台风少的年份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降水少 成因 不
同 发生在7、8月份的伏旱 发生在4、5月份的春旱 时间 ③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大
②降水少的同时,蒸发量大 相同点 ①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 东南沿海
黄淮海平原1、位置
过渡性
2、主要灾害
水土流失
干旱
暴雨
滑坡
地震
病虫害40°N34°N
115 三、黄土高原1.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气候: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土壤和植被: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2.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另一方面由于下游河床液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
导致防洪压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3.对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
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
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四川地震的特点1、地域广
2、强度大,频度高
3、烈度高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五、长江中上游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洪涝:特别是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时,雨带便在长江沿岸滞留,雨量过大。
上游与南北支流同时涨水
中游河道弯曲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时,雨带北上速度比较快,长江中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天气,同时该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大,又进一步加剧了旱情。五、长江中上游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会处,以山地地形为主
雨水较多
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
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涝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旱灾: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平原→
山地、高原沿海→内陆
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森林→草原
农业→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