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1. 4 区域经济联系(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1. 4 区域经济联系(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9-21 2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源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王建军第四节区 域 经 济 联 系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学目的:
1知道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的具体措施和线路重点难点: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
南运的具体措施和线路计划课时:4课时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1.区域经济一体化 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含义: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在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内,各国由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联系密切,容易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达成某种共同点,建立某种经济一体化组织。特征: 1)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经济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类型: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欧洲联盟(EU)、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FTA)、欧洲经济区(EEA)、东亚经济论坛(EAEC)、美加自由贸易协定(CUS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亚太经合组织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欧美贸易摩擦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案例还有“香蕉案”和“牛肉案”。所谓的“香蕉案”,是指欧盟从1993年起实行了一套有利于从其前殖民地国家进口香蕉的配额制度。美国认为这一做法损害了在拉美地区拥有香蕉种植园的美跨国公司的利益,遂将欧盟告到世贸。1997年,美国胜诉。两年后,美国开始对欧盟征收1.91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直到欧盟被迫修改了其香蕉进口政策。
  欧美在牛肉贸易方面的争端则源于欧盟自1985年开始实施的对用生长激素喂养的美国牛肉的进口禁令。美国认为,欧盟的禁令缺乏科学依据。1998年,世贸组织裁定欧盟败诉,但欧盟对此置之不理,美国在1年后宣布对来自欧盟的1.17亿美元产品征收100%的关税,至今尚未取消。2.经济全球化含义: 主要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要求: 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影响: 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又加剧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带来风险。
1、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拓展了经济活动的空间,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吸引外资;全球化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等。
2、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大量外资的进入易于造成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矛盾;大量外资的吸引过分集中,造成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易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跨国公司在投资和建厂时非常注意对自己技术的保护,我国只是劳动力参与了国际资本循环,而很少有先进技术的沉淀。尽管经济全球化充满了悖论,其势力难以回转,但它的确是一种“天下大势”,它已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邀游全球了。讨论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开发。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差异东、西部东部区域内西部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东部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北方水少,能源矿产丰富南方水多,能源矿产不足意义:中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南水北调
规划出“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 ,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降水时间变化大,加上人口多,工农业发达,人均水资源水平低。
尤其华北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南水北调: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占1.5%。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1000多千米。供水目标:黄淮平原、京津、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解决办法实例地区不均跨流域调水引黄济青南水北调时间不均修水库小浪底水库三峡工程华北西北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至济南、烟台、威海。
东线是从长江下游取水,通过扬水泵站,逐级北送到山东、河北等地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穿黄河工程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 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湖闸至位临运河进口全长8.67km,其中穿黄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长634m,平洞段在黄河河底下70m深处,为两条洞径9.3m的隧洞。
讨论:南水北调工程会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针对不利影响应采取哪些对策?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止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例1:读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方案沿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2)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措施?①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雨季短,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径流的季节 、年际变化大。
②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增加快,需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地区(3)请运用学过的知识,从建设或营运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利与不利的评价。1、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计划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2010年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煤炭71.6%煤炭27%石油19.8%石油40%天然气2.1%天然气23%其它6.5%其它10%(二)西气东输①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西部社会经济普遍落后,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重。②西部地区人口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需求量有限,很大程度上成为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瓶颈”。③西部地区距东部发达省区远,现有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无法满足起外运需求。修建长距离、大规模输气管道势在必然。2.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受到种种约束与限制。 3.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尤其是清洁能源未能得到广泛使用,成为我国天然气产品最大的短缺地区。 4.东部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 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这些地区在未来对天然气资源的市场需求量会大幅度增长。 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有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总的格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轮南上
海西气东输“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稳定供气30年乌鲁木齐阿克苏: “西气东输”工程的主气源地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
上海等西气东输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
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西气东输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③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对环境污染小。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占地少,但铺设管道投资大灵活性差。西气东输管道要穿越“二山一原、五越一网”,二山指太行山、吕梁山,一原指黄土高原,五越指五次大型河流穿越--三次过黄河、一次过长江、一次过淮河,一网指江南水网。全线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非常大。补充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可减少90%以上氮氧化物和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按年输120亿m 3天然气计算,“西气东输”可置换近3000万吨煤炭消费,从而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排放 .可减少二氧化硫、粉尘排放量近100%,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0%、二氧化碳排放量60%。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想说就说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 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西电东送原因:1.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能资源分布不均衡,90%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客观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意义:(1)对于西部地区:西电东送会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2)对于东部地区:增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的压力。与西气东输相比水能是更加清洁且可再生的燃料(三)西电东送北线 : 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 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中线 : 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主要水电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
南线: 将红水河流域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主要水电站有天生桥、岩滩、龙滩)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二滩、葛洲坝、三峡,)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主要水电站有天生桥、岩滩、龙滩)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西电东送:A_京津唐
工业基地B沪宁杭
工业基地C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东 部 地 区能源较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能丰富经济落后人口较少保证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能 源 紧 缺能 源 丰 富西 部 地 区西电东送的意义例2.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条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正确的选项是
A.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
D.辽中南、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2)目前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量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首先是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是京津唐地区燃煤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为水电站修建的水库,使长江上游河道水量增加,通航能力增强,促进了水运发展;水库可养殖水产,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旅游业;建设水电站又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
地运输业、建筑业及钢铁、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点。)(4)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珠江支流)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红水河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落差很大,同时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发生下沉产业层次偏低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煤炭调出区煤炭跨区域调配煤炭调入区煤炭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鹤岗鸡西阜新
开滦
峰峰大同西山阳泉石嘴山神府
东胜霍林河平顶山
兖州
徐州
淮北
淮南六盘水南省 大秦线朔黄线焦作-兖州-日照 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 ;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6%。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江南九省仅占1.6%。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即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源则有70%在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供电中,80%来自煤电。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在京沪京广铁路线上,货运的40%运的是发电用煤。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四分之一运的还是发电的煤。这个比率依然满足不了需求。三 产业转移1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2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3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经济对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下降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转向
第三产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
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增加就业,促进……)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落差
气候:河流水量2、决定水能丰欠的因素1、水能优点:更清洁、可再生能源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衡,90%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客观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我国 “西电东送” 北通道工程目前北路送电线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与以往相比,对津唐的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好处?返回(1)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
(2)京津唐地区燃煤大大减少,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我国 “西电东送” 中通道工程 中路送电 主要为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1)为水电站修建的水库,使长江上游河道水量增加,通航能力增强,促进水运的发展
(2)水库可养殖水产,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旅游
(3)建设电站又可提供较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运输业,建筑业及钢材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返回我国 “西电东送” 南通道工程 南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的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红水河地出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
红水河又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同时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