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卷:05 修辞手法学习——排比和对偶(答案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卷:05 修辞手法学习——排比和对偶(答案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31 15:12:40

文档简介


在这张错题图片里,小朋友在做这道题时发现错了,我们先来学习下什么是“排比”,然后再回到这道错题。
一.排比的知识点
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比如“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峨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这个句子就是一个排比句。
排比句需要满足四个条件: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②结构相同或相似;③意思要相关;④语气要一致。在上述的句子中就有三个句子,并且这三个句子的结构一样,用了同样的语气讲“父爱”。
【【练习一】】
练习一:判断是否为排比句
1.生命是一本书,书写着人生;生命是一条河,推动着人生;生命是一首歌,歌颂着认真。( )
2.友情是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友情是黑暗中一盏明亮的灯,亲情是寒冬里一件温暖的棉袄。( )
二.对偶的知识点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同、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对偶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类。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正对。
★例子: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②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例子: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②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例子: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选择题
1.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或修辞手法,把相应的符号写在括号里。
A.比喻和拟人 B.排比句 C.反问句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
(2)我常常觉得,方块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来愉悦你的眼睛。( )
(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山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华如脂。( )
3.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按句子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小秧苗整整齐齐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2)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船。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
A.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B.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C.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D.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4.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5.下面的比喻句中,比喻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这个老单身汉像木条一样瘦削。
B.一轮满月正在荒野上庄严地徐徐升起,像一个赤红的大金盘。
C.这个姑娘的眼睛又黑又亮,像经常戴的黑色眼镜。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8.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反问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得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说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就可以画出来)
B.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社会主义建设髙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C.闻一多先生的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一群群小蚂蚁整齐地排着队。(运用比喻,体现出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书写十分工整)
D.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表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10.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 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3)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4)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夸张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比喻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比喻 ②夸张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夸张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11.下面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正确的一项( )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繂的住宅》
(3)《沙漠里的船》 (4)《把牢底坐穿》
A.比喻 拟人 比喻 夸张 B.夸张 比喻 拟人 比喻
C.比喻 拟人 夸张 夸张 D.夸张 拟人 比喻 夸张
12.下面的广告词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纳爱斯牙膏)
B.我饿了,喂喂我吧!(青岛城市垃圾箱上的广告)
C.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中国农业银行)
D.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千岛湖纯净水)
13.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排比 比喻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2)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
14.真真假假。(选择正确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④夸张 ⑤设问 ⑥反问
(1)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
(2)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
(3)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 )
(4)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5)湖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15.我来选择修辞方法。
引用 设问 排比 拟人 夸张
(1)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 )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又悄悄走近了。( )
(3)从山上向下看,汽车就有火柴盒那么大。( )
一.填空题
1.修辞方法我知道。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
(2)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4)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
2.修辞方法我会填。
(1)轻风舞细柳。( ) (2)淡月隐梅花。( )
(3)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3.修辞方法我知道。
(1)树勇敢地顶住了凶猛的洪水。( )
(2)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
(3)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
(4)这难道还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
(5)他酒还没下肚就醉了。( )
4.春联有浓厚的生活和艺术气息,如果你看到一个这样的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那么下联可以是“ ”。
5.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
(1)索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 )
(2)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 ( )
(3)索溪峪这么美,怎不叫人流连呢? ( )
(4)走进索溪,像似走进了一幅奇异的画卷。 ( )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
7.填修辞手法。?
(1)不久,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2)学校的操场巴掌大。 ( )
(3)桂林太秀了,庐山太美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
(4)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
8.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
(3)树叶丛中,一只小蝉欢快地唱起了第一支晨曲。( )
(4)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
9.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10.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小鸟在枝头唱歌。( )
(3)蓝的天,绿的水,红的花,这就是我心中的乐园。( )
(4)蓝的天,绿的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5)战胜“非典”,难道我们没有信心吗?( )
二.句型转换
1.按要求写句子。
①原句: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改成反问句:
②原句: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必须看。
改成双重否定句:
③原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仿写排比句:
2.改一改。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两句合为一句)

(2)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3)读《匆匆》一文,使我懂得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修改病句)


在这张错题图片里,小朋友在做这道题时发现错了,我们先来学习下什么是“排比”,然后再回到这道错题。
一.排比的知识点
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比如“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峨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这个句子就是一个排比句。
排比句需要满足四个条件: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②结构相同或相似;③意思要相关;④语气要一致。在上述的句子中就有三个句子,并且这三个句子的结构一样,用了同样的语气讲“父爱”。
【回到上述错题】
要判断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我们先来看原题中有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仔细一看,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因此这里用到的修辞手法不是排比,这个句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子将“朋友”比作“清茶”,比作“清风。”
【【练习一】】
练习一:判断是否为排比句
1.生命是一本书,书写着人生;生命是一条河,推动着人生;生命是一首歌,歌颂着认真。( 是 )
【解析:这题中有三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并且讲的都是“生命”,所以这个句子是排比句。】
2.友情是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友情是黑暗中一盏明亮的灯,亲情是寒冬里一件温暖的棉袄。( 否 )
【解析:该句是用了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但意思不相关,前两句说的是友情,第三句说的是亲情,所以不是排比句。】
二.对偶的知识点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同、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对偶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类。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正对。
★例子: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②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解析】①“明月”对“清风,“惊鹊”对“鸣蝉”,从动和静两个角度描诗人夜行途中的见闻;②从天地两个角度表现盛大的群众游行场面。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例子: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②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解析】①用相反的词语,从相对的方面,说明了神话故事中天地形成的过程;②用新与旧的对比,借季节更替实指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必将到来,表明了革命终将胜利的决心。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例子: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①上下两句是因果关系,上句表原因,下句表结果。②上下两句表转折关系,内容衔接紧凑、流畅。

一.选择题
1.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
【答案】拟人、排比、比喻【解析】只有人才会打招呼,第一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题,连用好几个“有”,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三题,“像”表明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或修辞手法,把相应的符号写在括号里。
A.比喻和拟人 B.排比句 C.反问句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C )
(2)我常常觉得,方块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来愉悦你的眼睛。( A )
(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山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华如脂。( B )
3.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按句子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1)小秧苗整整齐齐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2)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船。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来源:Z§xx§k.Com]
(4)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
A.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B.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C.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D.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解析:(1)排队、点头、鞠躬都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描写秧苗,所以是拟人;(2)将月亮比作小船,所以是比喻;(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是三个以上相同结构的句式,所以是排比;(4)“万丈巨浪”极力夸大描写黄河浪大,所以是夸张。故答案为D。】
4.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解析:A是将“他”病好以后与病前作对比,天天练长跑,不是比喻;B将胡须比喻成隶体“一”;C将少年时代的生活比喻成画页、乐章;D将秋风比喻成细雨烟。故答案为A。】
5.下面的比喻句中,比喻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这个老单身汉像木条一样瘦削。
B.一轮满月正在荒野上庄严地徐徐升起,像一个赤红的大金盘。
C.这个姑娘的眼睛又黑又亮,像经常戴的黑色眼镜。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解析:A将老单身汉比喻成木条,突出单身汉的瘦削,但木条有粗有细,因此不是很贴切;B将满月比喻成赤红的大金盘,金盘一般都是用来比喻太阳,因此不是很贴切;C将眼睛比喻成黑色眼镜,二者形象上没有共同点,因此不贴切;D将沙比喻成雪,月比喻成钩,与前三项相比比喻最为贴切。故答案为D。】
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解析:A是比喻句,将眼睛比喻成秋水;B是拟人句,俯瞰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星星,赋予星星人的动作;C是比喻句,将光带比喻成彩虹;D是比喻句,将夜空比喻成大海。故答案为B。】
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拟人)
【解析:A是比喻句,将秋水比喻成明镜;B是对偶句,前后句式相同;C是设问句,有问有答,不是反问句;D是拟人句,用奔跑等词语表示索溪的动作。故答案为C。】
8.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手法辨别正确的一项(  )
①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②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③新版面福瑞卡,伴您畅游天下。
④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反问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双关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反问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双关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解析:①是双关,“联想”在这里既是指电脑,又是想象的意思;②是比喻,将牛奶的香浓比喻成丝的感受;③是拟人,“伴”是人的动作,这里修饰“新版面福瑞卡”;④是对偶,前后句式结构相同。故答案为D。】
9.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得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说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就可以画出来)
B.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社会主义建设髙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C.闻一多先生的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一群群小蚂蚁整齐地排着队。(运用比喻,体现出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书写十分工整)
D.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表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解析:A是反问句,有“怎能”一词,说明画不出祖国的面貌这一实事;B不是排比句,因为只有两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排比句要求最少三个;C是比喻句,将小楷比喻成小蚂蚁;D是比喻句,将“你们”比喻成初升的太阳。故答案为C。】
10.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往往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选出对下列广告词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 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3)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您。
(4)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①夸张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比 B.①比喻 ②对比 ③拟人 ④对偶
C.①比喻 ②夸张 ③夸张 ④对比 D.①夸张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偶
【解析:①是夸张,用十里香夸大说明酒香;②是比喻句,将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③是拟人句,“陪伴”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春天;④对偶句,前后句式相同。故答案为D。】
11.下面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正确的一项( )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繂的住宅》
(3)《沙漠里的船》 (4)《把牢底坐穿》
A.比喻 拟人 比喻 夸张 B.夸张 比喻 拟人 比喻
C.比喻 拟人 夸张 夸张 D.夸张 拟人 比喻 夸张
【解析:《手术台就是阵地》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术台比作阵地;《蟋蟀的住宅》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住宅”是人类居住的房屋,这里的“住宅”指蟋蟀的洞穴,因此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沙漠里的船》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骆驼比喻成沙漠里的船;《把牢底坐穿》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牢底不可能被坐穿,在这里夸大说明在牢里待得时间长。故答案为A。】
12.下面的广告词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纳爱斯牙膏)
B.我饿了,喂喂我吧!(青岛城市垃圾箱上的广告)
C.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中国农业银行)
D.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千岛湖纯净水)
【解析:A拟人句,喜欢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牙齿;B拟人句,饿了是人的动作,这里来说垃圾箱;C拟人句,握手是人的动作,这里用来修饰农行;D是排比句,有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故答案为D。】
13.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排比 比喻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比喻 )
(2)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拟人 )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排比 拟人 )
14.真真假假。(选择正确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④夸张 ⑤设问 ⑥反问
(1)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② )
(2)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① )
(3)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 ④ )
(4)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⑥ )
(5)湖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⑤ )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 )
15.我来选择修辞方法。
引用 设问 排比 拟人 夸张
(1)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 )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又悄悄走近了。( )
(3)从山上向下看,汽车就有火柴盒那么大。( )
【解析:(1)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的是设问。(2)引用诗词出现在句子中,是引用的修辞,春用走来表达应用了拟人。(3)汽车和火柴相差很大,却将二者说成相似大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一.填空题
1.修辞方法我知道。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
(2)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4)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
【解析:【解析】(1)有问有答,答案在原句中,反问。(2)三个有时的句式,排比。(3)蒙娜丽莎比作明珠,比喻。(4)散步,是人的行为,拟人。】
2.修辞方法我会填。
(1)轻风舞细柳。( ) (2)淡月隐梅花。( )
(3)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
【解析:(1)柳树像人一样跳舞,拟人。(2)梅花不会因为月光而看不见,夸张。(3)两两相对,对偶。】
3.修辞方法我知道。
(1)树勇敢地顶住了凶猛的洪水。( )
(2)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
(3)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
(4)这难道还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
(5)他酒还没下肚就醉了。( )
【解析:(1)顶住是人的言行,拟人。(2)把土炕比作船,比喻。(3)有问有答。设问。(4)标志性的反问词。难道… 不….吗。(5)没有喝怎么会醉,夸大了,夸张。】
4.春联有浓厚的生活和艺术气息,如果你看到一个这样的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那么下联可以是“_______万事如意岁岁新______ ”。
5.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
(1)索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 拟人 )
(2)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 ( 拟人、排比 )
(3)索溪峪这么美,怎不叫人流连呢? ( 范文 )
(4)走进索溪,像似走进了一幅奇异的画卷。 ( 比喻 )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比喻 )
(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比喻 )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排比 )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比喻 )
7.填修辞手法。?
(1)不久,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夸张 )
(2)学校的操场巴掌大。 ( 夸张 )
(3)桂林太秀了,庐山太美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排比 )
(4)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拟人 )
8.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反问 )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比喻 )
(3)树叶丛中,一只小蝉欢快地唱起了第一支晨曲。( 捏人 )
(4)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排比 )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拟人 )
9.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解析: 1.拟人2.比喻3.反问4.对偶5.拟人6.比喻试题分析:1.渔火和灯标拟人化了,像惊醒了一般 ;2中是比喻成了瀑布和素锦;3中的不是……吗,构成了反问;4中很明显上下句构成了对偶;5中是把寂静的威尼斯拟人化了,像在睡觉似的;6中把河比喻成了带子。

10.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小鸟在枝头唱歌。( )
(3)蓝的天,绿的水,红的花,这就是我心中的乐园。( )
(4)蓝的天,绿的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5)战胜“非典”,难道我们没有信心吗?( )
【解析:⑴ (比喻 夸张 ) ⑵ (拟人 ) ⑶ (排比 ) ⑷ (比喻 ) ⑸(反问 ) ⑴“三千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庐山瀑布的高,把瀑布比作“银河”⑵赋予小鸟以人的情感、动作。 ⑶该句把三个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⑷此句是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⑸“难道……吗?”是反问的标志】
二.句型转换
1.按要求写句子。
①原句: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改成反问句: 难道他毎个夜晚都不是这样工作的吗?
②原句: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必须看。
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得不看。
③原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仿写排比句: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汪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片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改一改。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两句合为一句)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跳起摇摆舞来。
(3)读《匆匆》一文,使我懂得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修改病句)
去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