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概念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即,句子的主谓宾语。
例如: 小明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二.句型
1.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3.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或感叹号。
4.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三.句型转换
1.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2. 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他是一个好人。
3.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三.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1.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四.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五.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六.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2.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动句)(把字句)
3.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 (陈述句)
4.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 (疑问句):
5.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 (反问句)
6.你们可以小点声说话吗? (祈使句)
7.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 (感叹句)
8.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惊人。 (感叹句)
9.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 (陈述句)
10.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疑问句)
11.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 (反问句)
12.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
八.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九.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十.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 马老师讲故事。
2.渔夫叫桑娜。 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3.老板娘叫我。 我收拾一条鱼。
4.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5.妈妈买补品。 补品送给奶奶。
十一.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十二.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3.春风吹绿了田野。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十三.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句子的概念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即,句子的主谓宾语。
例如: 小明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二.句型
1.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或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4.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三.句型转换
1.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2. 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3.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3.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少先队员难道不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吗?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三.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1.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2.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四.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人们的衣服被濛濛细雨淋湿了。
五.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六.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 (向秦王转述)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向他人转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我们很快就把新的技术学会了。
新的技术很快就被我们学会了。
2.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动句)(把字句)
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把半边天遮黑了。
半边天一下子被浓墨似的乌云遮黑了。
3.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 (陈述句)
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很幸福。
4.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 (疑问句):
乌鸦的翅膀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吗?
5.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 (反问句)
青少年难道能没有理想吗?
6.你们可以小点声说话吗? (祈使句)
小点声说话!
7.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 (感叹句)
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啊!
8.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惊人。 (感叹句)
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多惊人啊!
9.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 (陈述句)
这是感人的事迹。
10.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疑问句)
你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吗?
11.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 (反问句)
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难道不就是这样走着的吗?
12.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八.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我难道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我不可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难道为了避免暴露,他们不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吗?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我难道没有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吗?
我不是没有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九.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他是个糊涂虫。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会去看一看金字塔。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一定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
十.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 马老师讲故事。
我请马老师讲故事。
2.渔夫叫桑娜。 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渔夫叫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3.老板娘叫我。 我收拾一条鱼。
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鱼。
4.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同学们选举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5.妈妈买补品。 补品送给奶奶。
妈妈买补品送给奶奶。
十一.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吗。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十二.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这个真实的故事难道不使我深受感动吗?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我们难道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吗?
3.春风吹绿了田野。
春风难道没有吹绿了田野吗?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难道不是春风吹绿了田野吗?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
十三.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我们把这个困难克服了。
这个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雨水把战士们的衣服淋湿了。
战士们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