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穷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亲人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法国)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与美国的欧·亨利,马克·吐温,俄国的契诃夫被誉为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背景回望
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法国的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预习检测:复述故事情节
整理故事情节
要求: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高潮部分是
故事情节
(1—4) 盼于勒 (开端)
(5—19) 赞于勒 (发展)
(20—47) 遇于勒 (高潮)
(48—49) 躲于勒 (结局)
研读课文
一、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
二、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称呼中体现出哥嫂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盼于勒
全家人的希望
开端
全家人的恐怖
躲于勒
结局
遇于勒
小子、贼、讨饭的、流氓
高潮
赞于勒
正直有良心有办法
发展
骂于勒
流氓坏蛋
遣送美洲(插叙)
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的性格特点。重点研读课文第25—38段,说一说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菲
利
普
夫
妇
描写方法
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菲利普夫妇性格特点:
贪婪、势利、唯利是图、虚伪、爱慕虚荣、 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菲利普夫妇个性上有什么差异?
【解读】菲利普懦弱、毫无主见,比妻子更为爱慕虚荣;克拉丽丝泼辣、精明、有心计,比丈夫更为冷酷无情。
思考题:“我”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① “我”是于勒的侄儿,由“我”(第一人称)来叙述叔叔的遭遇,父母态度的变化,便于直接表达感情,使人感到更真切自然。
②“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与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丑陋面目。
“我”若瑟夫——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于勒
“我”(若瑟夫)
两个姐姐,一个姐夫
“父亲”“母亲”(菲利普和克拉丽丝)
谁是主人公?
人物
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判定标准
于勒
“我”(若瑟夫)
两个姐姐,一个姐夫
“父亲”、“母亲”(菲利普和克拉丽丝)
线索人物(暗线)
见证人
陪衬人
谁是主人公?
人物
本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20节: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此处的环境描写,描绘了水的碧绿与平静。突出了菲力普一家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同时又预示了在这穷人们理想的游览“圣地”将要发生的不平凡的故事。
本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48节: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此处的环境描写,描绘了哲尔赛岛的阴暗,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说的大技巧。本故事设置了一个场景——船上,“我们”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没有这只船,这个巧合就不可能发生。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题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龙应台
——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想象训练
想象一下,菲利浦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想象训练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