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31 21:55: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说明:借“拍电影”活动创设情境,以“梳理可拍的场景——小组讨论怎么拍——班 级交流展示”为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班级交流展示” 环节中的“导演说戏”,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演员演戏”“观众评戏” 则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场景、细节描写中体会到慈母情深。
  教学准备
  1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给学生提供预习单。
  《慈母情深》预习单(样例)
  (1) 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 认读课后生字,并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下面。
  ?
  
  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是 _________,最想带着大家写一写的字是_________。
  (3) 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① 用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下列词语。
  收音机 棉胶 鞋帮 缝纫 机毛票
  ② 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失魂落魄 怂恿 压抑 颓败 龟裂
  (4) 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导演,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你会拍什么?怎样拍?
  ?
  
  2. 教学课件。
  3.《朗读者》中采访梁晓声的视频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 播”等18个词语。
  2.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借“拍电影”活动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把握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情况
  1 .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1) 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新词。
  (2) 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词。
  (3) 引导学生交流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问题,提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进入后面的学习活动。
  预设:
  ① 母亲的深情表现在哪里?
  ② 题目是“慈母情深”,文中为什么没有一句直接赞颂母亲的话?
  ③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地写“我的母亲”“立刻”?
  ④ 为什么母亲把钱给“我”后,“我”没有直接买书,而是买了一听罐头?为什么母亲凑钱 给“我”后,“我”认为没有权利再买其他东西?这些与“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
  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提问:在交流预习情况的同时,我们又一次熟悉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提示学生可以先给课文划分层次,再概括文意。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总结。
  预设: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 “我”,“我”买到了书。
  活动二:梳理可拍的场景,明确活动要求
  一、观察课文插图,激发活动兴趣
  1提问: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
  预设:
  (1)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角落,看见了母亲埋头工作的画面。
  (2) 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拥挤,看到母亲是怎样低头俯身工作的,看到“我”那疑惑、 震惊的表情。
  2 .小结:好文章不但能给人画面感,更能给人镜头感。读着课文,一幕幕场景出现在脑 海,一个个人物就在我们眼前动起来了。
  二、梳理可拍的场景
  1. 提问:如果你要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会选择哪些场景?想突出哪些细节?
  2. 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场景。
  预设:
  (1) 我会拍主人公非常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又考虑到家境困难而心情矛盾的样子。
  (2) 我想拍母亲工作的厂房。
  (3) 我会拍主人公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母亲身边的场景。
  (4) 我会拍母亲、女工、“我”三人的对话,母亲把钱塞给“我”,“我”攥着钱跑出去的场景。
  三、明确活动要求,组织小组讨论
  1学生根据想要拍的场景,自由结成活动小组。
  2.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结合自己选择的场景,说说怎样拍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慈母情深”呢,拍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3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归纳要点。
  预设:
  (1) 要根据课文内容拍,不能随意发挥。
  (2) 拍某个场景之前,要先认真读课文,再想想用怎样的镜头拍最好。比如,拍“我”穿过 一排排缝纫机去寻找母亲时,可以让镜头追着“我”走;拍“我”走到母亲身边,看到她辛苦工作时,可以重点拍“我”的表情,还可以把镜头放慢些,拍母亲辛勤工作的样子。
  (3) 可以通过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观众就能更直观地体会人物的心 情了。
  (4) 要把细节呈现出来,才能让观众对“慈母情深”体会得更深刻。
  (5) 可以适当加入旁白。
  4. 教师提出小组活动要求。
  (1) 熟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 小组围绕选定的场景,课后交流如何拍摄,如如何布景,打算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拍摄中要突出哪些细节等。
  (3) 表演汇报分为“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观众评戏”三个环节:首先,“导演”要向同学 介绍你们组拍的内容及拍摄体会,接着小组集体表演,最后由观众进行提问、点评。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设计镜头、提炼语言等。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默读课文,借“拍电影”活动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的“慈母情深” #
  2.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展示小组在“拍电影”活动中的成果
  按课文写作顺序,各小组汇报。
  1. 拍摄第1—5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 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主人公特别想要《青年禁卫军》的场景。我们从这个片段 里,体会到“我”家的贫困,体会到母亲挣钱养家的艰难,还体会到“我”太想要书便怂恿自己 去问母亲要钱时的矛盾心情。
  (2) 演员演戏:一名学生用旁白说明“我”想书想得睡不着,另一名学生表演“我”自言自语怂恿自己去向母亲要钱的情景。
  (3) 观众评戏:主人公的情绪特别饱满,从演员的表情和台词中,我们特别鲜明地感受 到了他特别想要这本书,心里又特别矛盾。
  2.拍摄第6—9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 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母亲工作的厂房。从这个场景中,我们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挣钱的不易,和“我”的震惊。
  (2) 演员演戏: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用表情、动作、声音表现环境的恶劣。
  (3) 观众评戏:从他们的朗读和表演中,我们知道了母亲每 天都是在这样阴暗潮湿、闷热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母亲这样 辛苦,都是为了儿女。
  3. 拍摄第10—19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 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主人公走近母亲的场景。从 中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疲惫,体会到了“我”从震惊到心疼的心情。尤其是文中的三个“我的母亲”,这个细节我们准备用 旁白的形式体现,以突出感情的变化。
  (2) 演员演戏:两名学生分别演老头和“我”,其他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第16、19自然段。
  (3) 观众评戏:他们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瘦弱的母亲是怎 样辛苦地工作的。在读19自然段时,他们读得很慢,并把三个 “我的母亲”作了重读处理,我们从中听出了儿子的震惊和心疼。
  4. 拍摄第20—34自然段的小组汇报。
  预设:
  (1) 导演说戏:我们组拍的是母亲给主人公钱的场景。从 中“我”感受到母亲无论多难都支持“我”读书,体会到母亲的忙 碌,体会到“我”内心的愧疚,以及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的成长。为了呈现出细节,我们制作了一些道具,像一卷皱皱的毛票,以支 持表演母亲是怎么掏钱、数钱的;第33自然段的四个“立刻”,我 们设想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
  (2) 演员演戏:三名学生分别演母亲、女工和“我”,一名学 生读第33,34自然段。
  (3) 观众评戏:他们表演得非常细致。比如:从“我”说话 时吞吞吐吐的样子,能看出“我”的心情确实特别矛盾;母亲数皱 皱的毛票的样子,和母亲立刻重新投入工作的样子,很好地表现 出了母亲的辛苦忙碌;而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塞给“我”的 这个动作演得很到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5. 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播放《朗读者》中采访梁晓声的视 频片段,让学生再次体会母亲宁可吃苦受累,也无怨无悔地支持 “我”读书的伟大与无私。
  设计意图:
  “拍电影''的活 动设计,旨在在尊重 学生阅读体验的基 础上充分调动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将 描写细化为具体场 景的环节,是为了让 学生立足课文、立足 语言学习进行活动, 避免表演成为无源 之水,从而最终实现 理解课文的目的。
  活动二:体会“鼻子一酸”,交流结尾的含义
  一、说说对“鼻子一酸”的体会
  1. 提问:联系上下文,结合刚才各组拍的“电影”,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2.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1) “我”因为愧疚、难过而“鼻子一酸”。“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家庭条件困难,知 道母亲工作很辛苦。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母亲工作的厂房时,还是被那恶劣的工作环 境、母亲的忙碌劳累震撼了。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把皱皱的毛票塞给“我”后,又立刻开始工 作。母亲真的很辛苦! “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应该帮母亲做点什么了,可什么都 没做,还因想看闲书向母亲要钱,“我”心里又愧疚又难过,所以鼻子一酸,跑了出去。
  (2) “我”因为心疼母亲而“鼻子一酸”。“我”家很穷,连破收音机都卖了换吃的。母亲在街道小厂上班,挣钱养家。“我”去问母亲要买书的钱时,却惊讶地发现母亲在那样恶劣的环 境中工作,那么忙碌,那么疲惫。但是,母亲不顾女工劝阻,硬把皱皱的毛票塞给了“我”那 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要学会心疼、体谅母亲了。
  (3) “我”因为感动而“鼻子一酸”。“我”特别想要一本《青年近卫军》,但是家庭条件特别 差,所以问母亲要钱时,“我”心里非常矛盾。当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挣来的钱塞给“我” 时,我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二、交流课文结尾的含义(详见教学设计一)
  活动三:小练笔
  一、明确练笔的要求
  1. 引导学生回忆“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2. 全班交流相关经历及原因。
  提示:有关“鼻子一酸”的原因,学生可能会说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令自己感 动的、兴奋的、委屈的、悲伤的、后悔的、愧疚的……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教师都应当予以肯定。
  3. 明确要求:请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二、学生进行小练笔
  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相机点评
  教师点评时应注意:如果部分学生能够用上场景、细节描写,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增 强表达效果,教师应及时鼓励。没有用到这些表达手法的同学,也不要批评,可鼓励、引导他 们继续揣摩、修改自己的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