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单选题
1.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且接近,有毒,根据以上性质推测它的收集方法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C.?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2.实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出处:21教育名师】
3.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B.?B???????????????????????????????????????????C.?C???????????????????????????????????????????D.?D
4.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图所示的三种气体收集方法中,适宜收集氢气的方法有(?? ) 21教育网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5.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B.?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D.?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二、填空题
6.如图,桌上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无色气体,请推断这种气体相关的物理性质(除颜色、状态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7.通过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
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__??② 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O2可用图中装置G收集,是因为________,当出现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Ⅰ.生成物只有氧气???????? Ⅱ.不需加热?????????????? Ⅲ.反应污染少
(4)J和K是验证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两个实验中,实验前集气瓶里都装有少量的水,其中,J里面水的作用是________;K里面水的作用是________ www-2-1-cnjy-com
(5)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________
A.铁丝的粗细???? B.铁丝的表面积???? C.燃烧区的温度 ???D.氧气的浓度
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 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课外研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见图1): 2-1-c-n-j-y
①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③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
④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⑤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________。
9.根据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________?,则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只需加热一种物质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4)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___,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若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O2 , 则O2应从________端通入。
(5)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 选择的发生装置应为________(填字母)。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_______?的物理性质;能用装置C而不能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1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编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氧气可以用F装置收集,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室可以用B,C和D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若用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二氧化碳可以用E装置收集,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1·cn·jy·com
(4)利用装置G可以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__端导入,如果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________。 www.21-cn-jy.com
1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根据实验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排水法?????????????? b 向下排空法????????????? c 向上排空法
(4)检验C中收集满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 , 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________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A符合题意;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气体的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密度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答案】 D
解析:A、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说法不符合题意。
B、烧瓶中的物质不一定是锌与稀硫酸,也可能是锌和稀盐酸,说法不符合题意。
C、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说法不符合题意。
D、图中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为排水法,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初中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解答。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盐酸和稀硫酸中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 C、根据排空气法和排水法的装置以及原理进行解答。 D、根据反应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该装置可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3.【答案】 A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A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据此分析
4.【答案】 D
解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D。
根据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与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
5.【答案】 C
解析:A、甲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A不符合题意;
B、乙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氢气,C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分析 B、根据实验是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二、填空题
6.【答案】 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解析:瓶口是正方的,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又因为使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根据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7.【答案】 (1)略;略(2)略;略;略;略(3)略(4)略;略(5)略
解析:(1)由图中仪器可知, ① 是长颈漏斗, ② 是水槽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采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采用G装置进行收集,当在集气瓶口有大气泡时表示收集满了,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从反应的条件来看 ,过氧化氢制氧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副产物不污染环境,因此选 Ⅱ Ⅲ. (4)铁丝燃烧的现象非常剧烈,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因此实验时要在瓶底放水,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大气,因此在集气瓶底部放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大气污染 (5)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燃烧程度的直接因素,因此选D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水槽(2)A;集气瓶口有大气泡时;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Ⅱ Ⅲ. (4)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大气污染(5)D;氧气不易溶于水;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3)从反应条件和空气污染分析 (4)根据水的性质分析 (5)根据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分析
8.【答案】 b或c;CaCO3+2HCl=CaCl2+H2O+CO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D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反应
解析:解:①实验室制取CO 2 , 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b或c;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②盐酸具有挥发性,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氯化氢气体。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氯化氢气体;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 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浓硫酸;④根据“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知,E装置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D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反应; ①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② 根据新制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分析 ③ 根据浓硫酸可以做二氧化碳的干燥剂分析 ④ 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分析 ⑤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9.【答案】 (1)长颈漏斗(2)从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水柱不下降(3)A;;分解反应;催化;(4)量筒;c;b(5)B;难溶于水;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水柱不下降,则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从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水柱不下降;(3)用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只需加热一种物质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是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答案为:A;;分解反应;催化作用; (4)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量筒,因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因为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c端通入。若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O2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2应从b端通入。故答案为:量筒;c;b;(5)①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因此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反应装置B;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①B;难溶于水;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2)利用大气压原理来检验气密性。(3)根据用H2O2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特点进行分析。加热高锰酸钾一种物质就可以生成氧气。(4)根据替换法进行分析。利用F装置,需要了解什么物质需要留下,什么物质需要排出。(5)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来源:21cnj*y.co*m】
10.【答案】 (1)锥形瓶(2)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3)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4)a;CO2+Ca(OH)2=CaCO3 +H2O
解析:(1)仪器①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氧气,试管口处有棉花团,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可以用F装置收集,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填: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3)实验室可以用
B、C和D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可以用E装置收集,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4)利用装置G可以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G中液体 是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导入,如果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 +H2O。
故填:a;CO2+Ca(OH)2=CaCO3 +H2O。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分析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结合装置的特点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方法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1.【答案】 (1)长颈漏斗(2)2H2O2 2H2O + O2↑(3)c(4)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装置上端瓶口,木条复燃则满(5)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瓶内压强过大;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由图可知,A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其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 2H2O + O2↑。(3)由图可知,生成的氧气从装置C中的双口瓶的下瓶口进入,原瓶中的空气从上瓶口排到空气中,该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故填c。(4)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装置上端瓶口,木条复燃则满,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装置上端瓶口,木条复燃则满。(5)关闭K2后,装置A中的反应继续发生,生成更多的氧气,装置内的压强越来越大,甚至会将双孔橡皮塞弹出,打开K1能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瓶内压强过大,故填排出A中继续产生的气体,防止瓶内压强过大;装置C中为氧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故填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粉末,双口瓶中的压强减小,且远小于瓶外的大气压,打开K3后,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双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故填烧杯B中的水进入装置C。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 (2)A是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应该为过氧化氢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时快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装置C分析,应该是采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4)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和母比空气大,故 检验C中收集满气体的方法是 :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C装置上端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 (5)由于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打开 K1的目的是 :避免A中的压强过大;根据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则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根源C中的氧气被消耗,压强变小分析打开 K3观察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