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3.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图中烧杯里的水用于倒吸进烧瓶内与生石灰反应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并隔绝空气C.?c图集气瓶中的水用于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D.?d图中的水用于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21cnjy.com
4.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Ⅳ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成站立姿势跑出??????????????????????????????????????????????????B.?伏低身子快速逃出C.?用水淋湿衣服迅速爬出???????????????????????????????????????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成蹲势逃离www-2-1-cnjy-com
6.如图为为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2-1-c-n-j-y
A.?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 ,B.?对比试管1、2中的现象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D.?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结论的实验是: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实验探究题
7.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可观察到燃烧现象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2)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
8.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向长颈漏斗中加入80℃水,浸没白磷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入一定量80℃水,液面不下降;②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向管内推入空气,使白磷露出水面,关闭止水夹。www.21-cn-jy.com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2)白磷燃烧后,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 ________先燃烧,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三可以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烧碱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发生燃烧,如果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将木柴紧密堆积不利于燃烧,不符合题意;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题意;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有利于保护图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才能发生。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一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原理。
2.【答案】 C
解析:A、①白磷在空气中,②白磷在水中,则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A不符合题意;
B、热水通过铜把温度传给了白磷,则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不符合题意;
C、烧杯中的热水不但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隔绝氧气的作用,C符合题意;
D、相同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则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C、根据水能隔绝氧气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答案】 A
解析:A.,长颈漏斗中的水用于与生石灰反应,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B. 热水可以隔绝烧杯底部白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也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能量,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到纯度更高的气体,也利于观察气体是否收集满,C表述正确,不符合提议。
D.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烧瓶内压强增大,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因此烧杯中的水是用来检测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4.【答案】 B
解析: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B符合题意;
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C不符合题意;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5.【答案】 A
解析:A. 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密度会变小,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会随热气流上升,因此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故A符合题意;
B. 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密度会变小,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会随热气流上升,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故B不符合题意;
C. 淋湿衣服爬出可以降低空气温度,以防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密度会变小,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会随热气流上升,因此迅速爬出,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密度会变小,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会随热气流上升,因此成蹲式逃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这是因为,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密度变小,上面空气变得稀薄,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氧气变得稀薄,蜡烛开始不完全燃烧,有大量的碳单质生成,会产生大量烟。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 ,因为着火,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会随热气流上升,会产生大量的浓烟,所以我们需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用水淋湿衣服迅速爬出或伏低身子快速逃出。
6.【答案】 C
解析: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 , A不符合题意;
B.对比试管1的白磷燃烧,2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不符合题意;
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不是气体,C符合题意;
D.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磷和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C、根据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分析 D、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分析
二、实验探究题
7.【答案】 (1)B(2)验证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3)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或B中白磷燃烧,A中红磷不燃烧
解析:(1)A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
B中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白磷燃烧;
C中中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
D中没有氧气,不能燃烧;
故答案为:B。(2)设计B、D的目的是验证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故填:验证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3)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或B中白磷燃烧,A中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填: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或B中白磷燃烧,A中红磷不燃烧。 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分析各实验中达到的条件是否符合燃烧,判断燃烧现象能否发生和进行实验对比验证燃烧条件。
8.【答案】 (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氧气,燃烧后温度也逐渐降低,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解析:(1)白磷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加入的热水的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所以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氧气,且燃烧后温度也逐渐降低,使试管内压强减小且低于容器外的大气压,大气压使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下降,同时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故填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氧气,燃烧后温度也逐渐降低,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1)根据燃烧的条件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空气含量的方法分析
三、综合题
9.【答案】 (1)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2)火柴头;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3)吸收五氧化二磷
解析:(1)由图可知,热水给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以及水中的白磷提供了热量,并将水中的白磷与氧气进行了隔离,故填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2)可以看到火柴头先燃烧,故填火柴头;火柴头与火柴梗均与氧气接触,且均有可燃性,不能同时燃烧的原因只能是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填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3)氢氧化钠能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吸收了五氧化二磷,故填吸收五氧化二磷。 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