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磷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C.?参加反应的磷的质量的4倍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5倍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的2倍D.?每31份磷跟40份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71份五氧化二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Ag2S。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 6Ag+2Al(OH)3+3X↑,X的化学式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H2S??????????????????????????????????????B.?SO2??????????????????????????????????????C.?SO3??????????????????????????????????????D.?O2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 SO2???????????????????????????????????????????????B.?2KClO3 2KCl+3O2C.?Fe2O3+3CO=2Fe+3CO2???????????????????????????????????D.?HCl+NaNO3=NaCl+HNO3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5.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1·cn·jy·com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B.?X的值等于15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6.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 )。现有100gCaCO3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生成CO2的质量是33g???????????????????????????????????????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7.下列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
A.????????????????????????????????????????????B.?C.????????????????????????????????????????D.?www.21-cn-jy.com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分子的构成一定不同???????????B.?碳、氢、氧三种元素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D.?青蒿素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双氢青蒿素
9.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B.?转化②是化合反应C.?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D.?物质丁是复合肥21教育网
10.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 21*cnjy*com
A.?7:1???????????????????????????????????B.?7:8???????????????????????????????????C.?7:16???????????????????????????????????D.?7:32
二、实验探究题
11.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________。
(2)实验二中,在B试管加入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出处:21教育名师】
(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水和氯化钠混合前后的质量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三、计算题
12.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产生气体质量与石灰石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恰好完全反应后称的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8.1g,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稀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3.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在试管中加入2g二氧化锰和适量氯酸钾,反应过程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试管中固体质量(g)
14.25
12.65
11.05
9.45
9.45
(1)反应到________min时,氯酸钾就完全分解。
(2)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3)计算剩余固体中中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A、该反应可读作:磷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A不符合题意;
B、微观上,该反应可读作: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B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磷、氧气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31×4):(32×5):(142×2)=31:40:71,C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磷、氧气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31×4):(32×5):(142×2)=31:40:71,该反应可读作:每31份磷跟40份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71份五氧化二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能够得到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据此分析
2.【答案】 A
解析:由2A1+3Ag2S+6H2O 6Ag+2Al(OH)3+3X↑可知,反应前后铝原子都是2个,银原子都是6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的硫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6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后的氧原子都是6个,因此X化学式是H2S。
故答案为: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3.【答案】 A
解析:A、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 , 故A符合题意;
B、方程式未在氧气后面标明气标符号,方程式应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方程式未注明条件,方程式应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HCl和NaNO3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检验方程式正确除符合方程式书写原则外,还要看反应条件及气体或沉淀符号是否标注正确。
4.【答案】 C
解析: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由题意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戊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4.8g:2.3g=48:23,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量不变分析,通过各物质反应前后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即反应后质量减小的物质)和生成物(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以及各物质反应或生成的质量关系。
5.【答案】 D
解析: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5+16+15﹣5﹣30﹣26=15,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30﹣16)g:(26﹣15)g=14:11,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
6.【答案】 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CO2的质量是 ,故A不符合题意;
B、设生成物中CaO的质量为x
,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于反应后部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过程中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故C不符合题意;21*cnjy*com
D、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氧元素只有部分转化,所以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高温煅烧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根据方程式CaCO3=CaO+CO2↑进行相关计算。
7.【答案】 C
解析: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不变,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即产生氧气,且氧气质量随过氧化氢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不变,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会随着分解的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少,直到全部分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其质量始终不变,而过氧化氢质量会不断减少,氧气质量会不断增加分析。
8.【答案】 A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的原子数目不同,所以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分子的构成一定不同,选项符合题意;
B.C、H、O三种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均超过了0.01%,均为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90:11,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果青蒿素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双氢青蒿素,则双氢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4O6 , 与实际不符,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A、根据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中微量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青蒿素能从溶液中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 C
解析: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N2、乙为H2、丙为NH3、丁为CH4ON2[CO (NH2)2],转化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2+3H2 2NH3 , 2NH3+CO2 CH4ON2+H2O,因此: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不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21cnjy.com
B、转化②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CO2、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反应过程中的其他物质都是氧化物,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故C符合题意;
D、物质丁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反应的类型、物质的类别及化肥的种类。
10.【答案】 C
解析:【解答】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时生成D的质量=36g+56g-28g=64g;
设:D的化学式量为x。
;x=32;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14:32=7:16。
故答案为:C。 根据质量守恒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实验探究题
11.【答案】 (1)分子在不断运动(2)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3)因为氯化钠和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来源:21cnj*y.co*m】
解析:【解答】(1)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该实验验证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2)对照实验只允许有一个变量,A、C对照说明了固体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所以A、B对照应该说明温度的影响,所以B试管中的温度与A试管中不同,其他相同,所以B试管中加入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化学变化,氯化钠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 (1)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知识进行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分析
三、计算题
12.【答案】(1)0.1mol(2)7.3%
解析:(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4.4g g/mol=0.1 mol;(2)设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4.4g
= ? 求得x=7.3g
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108.1g+4.4g-12.5g=100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着石灰石的加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生成4.4克二氧化碳后,加入石灰石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只有4.4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反应前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则可以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3.【答案】 (1)3(2)4.8g(3)7.45g
解析:(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证明氯酸钾就完全分解,所以由图表可知,反应到3min时,氯酸钾就完全分解;故填:3;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少的就是氧气的质量,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14.25g-9.45g=4.8g;故填:4.8g;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剩余固体中中氯化钾的质量=9.45g-2g=7.45g.
故填:7.45g。
(1)根据每一分钟后试管内的固体的质量可以得到氯酸钾完全反应的时间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析 (3)根据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分析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