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一、单选题
1.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7:1???????????????????????????????????B.?7:8???????????????????????????????????C.?7:16???????????????????????????????????D.?7:32
2.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版权所有:21教育】
3.在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放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在试管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B.??????????????C.??????????????D.?
4.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g
5.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www.21-cn-jy.com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丁一定是化合物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的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的质量/g
4
待测
28
2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D.?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7.下列关于N2 + O2 2N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B.?表示氮气加氧气等于一氧化氮C.?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6∶15
8.物质X在5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 RO2+2SO2,测得生成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X中含有R、S、O三种元素C.?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D.?X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9.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乙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之比为9:1??????????????????D.?丁一定是化合物,甲、丙可能是单质
二、计算题
10.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①
②
③
稀盐酸质量/g
100
200
300
固体混合物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95.6
291.2
391.2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11.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用该方法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________千克的水。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时生成D的质量=36g+56g-28g=64g;
设:D的化学式量为x。
;x=32;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14:32=7:16。
故答案为:C。 根据质量守恒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答案】 B
解析: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2-1-c-n-j-y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
解得:m=2.9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
解得:n=4.4gx=12.0g-4.4g=7.6g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符合题意;21*cnjy*com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 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分析,利用图像中固体减少质量为生成气体或水的质量,代入对应的方程式中,从而判断出固体中的物质的质量或组成。
3.【答案】 A
解析:在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放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在试管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并充分反应,因为是放入等质量的氯酸钾,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但是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速度比较快,在图中表现出曲线的坡度比较大,反应时间短,故A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但是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4.【答案】 C
解析:A.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了50g-2g=48g,所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8g;同理可以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水蒸气是生成物,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28g-1g=27g;由质量守恒定律,W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27g+44g-48g=23g,所以x的数值为23g-23g=0g,故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中W和氧气减少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是生成物,该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中的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44:27,故C符合题意;
D.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计算出x的值。 B、在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生成物。 C、该反应中的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45-1):(28-1)=44:27.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5.【答案】 A
解析:A. 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由分析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分析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析知,丁是反应物,又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丁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等于甲和丙的质量变化量之比。 B、根据图像分析知,乙的质量没有变化,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 C、根据图像分析知,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种类,先判断反应物有几种,生成物有几种,再判断反应的类型。 D、根据图像分析知,丁是反应物。
6.【答案】 D
解析: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为反应物,分别反应了16g、4g,共20g,丙为生成物,生成了20g,所以乙物质的质量不变。 A. 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所以待测质量不一定为2g,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0g?4g):(28g?8g)=4: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甲、丁和生成物丙的质量比为(20g?4g):(6g?2g):(28g?8g)=4:1:5,铜与氧气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比为(64×2):32:(80×2)=4:1:5,所以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 A、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 B、因为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说明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等于甲和丙的变化的质量比。 D、根据表格信息,等到反应物甲、丁和生成物丙的质量比; 再根据铜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 最后作比较,得出结论。
7.【答案】 C
解析: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和质量都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读法不符合题意。
C. 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D. 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6×2:2×(14+16)=8∶15,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方程式含义分析,读方程式时要注意“+”和“=”读作和、生成,且计算物质的质量比时是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
8.【答案】 A
解析:A. 反应中X、O2、RO2、SO2四种物质的质量比=3.8g:4.8g:2.2g:6.4g=76:96:44:128,利用参加反应的3个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A 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可知X中不含氧原子,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C不符合题意
D.题中没有提及X的量,不能说明完全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据此分析
9.【答案】 C
解析:A.该反应的生成物为甲和丙,反应物是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之比为2%∶18%=1∶9,选项C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丁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甲、丙是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对比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 A、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C、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的差就是参加反应甲的量,乙的质量分数之差就是参加反应的乙的量,然后二者作比即可; D、根据分解反应的要求进行判断。
二、计算题
10.【答案】 (1)8.8(2)29.6%
解析:(1)根据加入200g盐酸产生气体为200g+100g-291.2g=8.8g,而加入300g盐酸气体也是300g+100g-391.2g=8.8g,说明第二组实验中固体已经完全反应,设: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为x。
x=29.6g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 ×100%=29.6%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减少质量即为产生气体质量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
11.【答案】 108
解析:解:设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x=108kg。 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