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 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上语文 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1 09:47:52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加点字读音错误的是哪一项?(  )
A.戎装(róng) B.诸位(zhù)
C.竞争(jìng) D.品尝(chánɡ)
2.比一比,组一组。
尝( ) 枝 ( ) 折( )
偿( ) 支 ( ) 拆( )
3.为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  )
A.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
B.经历,体验。
C.曾经。
(2)诸儿竞走取之(  )
A.争着跑过去。
B.径赛项目之一,走时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脚着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
4.写出近义词。
戎装——( ? ? )? 竞赛——( ? ? )? 唯有——( ? ? )
二、课内阅读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句话中有两个“之”,前一个“之”指的是________,后一个“之”指的是__________。
2.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词语“__________”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
3.王戎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
A.李子树长在路边,环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长,导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
B.李子树长在路边,这里经常有路人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树上的李子早就被路人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
课外阅读
闻鸡起舞
东晋时,一个名叫祖逖(tì)的青年与好友刘琨(kūn)住在一起。 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fù)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两人认真地练起武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成语“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1.祖逖和刘琨感到忧虑和悲愤的原因是什么?(  )
A.社会腐朽黑暗。 B.没有师父来教导。
C.苦于自己没有好的本领。 D.不知如何才能练好本领。
2.文中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勤学苦练的句子是哪一句?(  )
A.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
B.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
C.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两人认真地练起武来。
D.从此以后,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3.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B
2. 尝(品尝 ) 枝 (树枝 ) 折(折枝 )
偿( 偿还 ) 支 (支出 ) 拆(拆卸 )
3.(1)C(2)A
4. 戎装——(武装 ? ? )?竞赛——(比赛 ? ? )?唯有——( 只有? ? )
二、课内阅读
1. 王戎 李子
2.他认为这些李子是苦的 信然
3.B
三、课外阅读
1.A
2.B
3.示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一样,要有志气,有毅力,勤奋刻苦。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单元
8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4年级
学习
目标
目标知识与能力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过程与方法
理解全文,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等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重点
理解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
》,看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回顾一下课文,说说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今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细细品味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出示课题。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复习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问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一词说明什么?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样做的?写出相关的词语。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回答
(1)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一词说明什么?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3)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4)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样做的?写出相关的词语。
诸儿竞走取之
? (5)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6)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
因为王戎根据“路边、多子折枝”就判断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树上的果子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7)王戎的判断正确吗?
取之,信然。
(8)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①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不能盲目的跟从。
(9)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
(二)全班探讨学习:
(1)默读朗读课文。
(2)交流探讨:说一说,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2.讨论,回答
(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2)归纳写作特点
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活动组成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步丰满完善的。因此,抓住情节即抓住了关键。本文就是通过写王戎与其他孩子对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的不同表现,表现了王戎具有观察细致入微、据实大胆推测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文彦博洞中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他小时候爱踢球。
一天,文彦博与村里的小朋友在打谷场上踢球。大家你争我夺,正踢得兴高采烈时,那只球被不歪不斜地踢进了一棵古树的树洞里。洞里黑的,什么也看不见。
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捋起衣袖,身子趴在洞口,将手臂伸进深深的洞里。摸呀,摸呀,够不到底。
怎么办呢?
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探讨、合作,掌握课文的主旨及写作特点。
课堂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1)竞走取之
(2)唯戎不动
2.解释下列语句。
(1)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
(2)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智者自有惊人之举。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小小年纪却聪明智慧,令大人望尘莫及,除了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还有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他们还真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就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被古人用了短短49个字记录了下来,我想记录这个故事的人也很不一般!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不妨去读一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那里的人物,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通过文字,你定能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结果:取之,信然
仔细观察 善于动脑 推理判断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课件21张PPT。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 五年级上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看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尝:曾经 游:玩耍。 李:李子。
竞走:争着跑过去。 新知导入 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回顾一下课文, 说说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新知讲解学习课文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问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一词说明什么?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样做的?写出相关的词语。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精读感悟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一词说明什么?“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精读感悟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样做的?写出相关的词语。诸儿竞走取之精读感悟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唯戎不动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因为王戎根据“路边、多子折枝”就判断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树上的果子早就被别人摘光了。精读感悟王戎的判断正确吗?取之,信然。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①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不能盲目的跟从。 精读感悟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新知讲解 (二)全班探讨学习:
(1)默读朗读课文。
(2)交流探讨:说一说,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精读感悟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精读感悟归纳写作特点 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活动组成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步丰满完善的。因此,抓住情节即抓住了关键。本文就是通过写王戎与其他孩子对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的不同表现,表现了王戎具有观察细致入微、据实大胆推测的能力。文彦博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他小时候爱踢球。
一天,文彦博与村里的小朋友在打谷场上踢球。大家你争我夺,正踢得兴高采烈时,那只球被不歪不斜地踢进了一棵古树的树洞里。洞里黑的,什么也看不见。
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捋起衣袖,身子趴在洞口,将手臂伸进深深的洞里。摸呀,摸呀,够不到底。
怎么办呢?文彦博洞中取球拓展阅读又一位小朋友赶回家去,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跑来,伸到洞里去探呀,探呀。哎,不行,那洞道弯弯曲曲,怎么也探不到洞底。
第三个小朋友跑去向大人们求援。叔叔伯伯们来了好几个,朝又深又黑的树洞里望着。大人们微微苦笑,也想不出办法。
久不作声的文彦博这时叫道:“别急,别急。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快回家去取水来!”
咕嘟嘟,咕嘟嘟……一桶桶水,一盆盆水,直往树洞里灌。
很快,树洞里灌满了水,球浮到洞口上来了。拓展阅读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拓展阅读 爱动脑筋,善于分析和思考的品质。?1.解释加点词语。
(1)竞走取之
(2)唯戎不动
2.解释下列语句。
(1)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
?
(2)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课堂练习走:跑
唯:只有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课堂总结 智者自有惊人之举。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小小年纪却聪明智慧,令大人望尘莫及,除了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还有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他们还真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就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被古人用了短短49个字记录了下来,我想记录这个故事的人也很不一般!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不妨去读一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那里的人物,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通过文字,你定能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结果:取之,信然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