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01 10:48:27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生物人教版 八年级上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枯草杆菌分解香蕉的有机物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营寄生的细菌和真菌为消费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细菌
真菌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动物、人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 无菌条件下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甲组乙组甲组乙组甲组乙组→ 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 灭菌→无菌条件下 → 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 灭菌→无菌条件下→ 灭菌→接种细菌→无菌条件下能力拓展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只保持一个变量。因此其他因素要相同。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为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细菌的存活。
3、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个方案中,甲都是对照组,乙都是实验组
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方案三。因为方案一的乙组暴露在空气中,会有杂菌进入,有其他的原因使树叶分解,方案二同理,而方案三进行了灭菌处理,不会有杂菌进入,所以最能说明问题。猩红热谁在作怪?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丹毒谁在作怪?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臂癣足癣足癣足癣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 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麦
叶锈病(左图)和玉米瘤黑粉
病(右图)等,都是真菌引起的。为什么菌类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呢?
有些真菌和细菌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或人体吸收营养物质,这种现象叫做寄生。阅读课本,把下面各项用线连起来。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三、与动植物共生鞭毛虫可以分解纤维素,但它们需要生活在白蚁的体内,即鞭毛虫分解纤维素供白蚁消费,而白蚁不仅为鞭毛虫提供生存环境还为它提供生存所必需的养料,这些养料是白蚁对木材初级加工后,鞭毛虫再进行深加工所获得的。 白蚁与鞭毛虫真菌藻类+地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地衣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大豆、花生)的根瘤根瘤菌豆科植物+提供氮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细菌、真菌与动物共生食草动物胃肠内的细菌食草动物+分解纤维素食物和生存空间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人体+制造维生素食物和生存空间其他共生的例子:
反刍动物以及人体和它们胃肠内里的一些细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2.在人体的肠道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你认为能将这些细菌清除掉吗?请分析原因。 不能清除掉。一些细菌在帮助人体消化,一些细菌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细菌抵抗致病的生物,使有害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并保持肠道健康。同时,正常菌群又寄生在人的消化系统内,从人的身体内获取营养。因此,两者是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共同生活的关系。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