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选择题
1、(双选)(2019四川岳池中学训练)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量筒 B.坩埚
C.试管 D.容量瓶
答案:BC
2、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答案:C
3、(双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I2的CCl4溶液中得到CCl4,可用蒸馏法
B.从Na2CO3溶液中得到Na2CO3,可用过滤法
C.分离酒精CCl4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
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可用萃取法
解析:I2溶于CCl4,但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A项正确;将Na2CO3溶液蒸发可得到Na2CO3,不能采用过滤法,B项错误;酒精沸点78 ℃,而CCl4沸点很高,可采用蒸馏法,C项正确;NaCl易溶于水,AgCl不溶于水,应采用过滤法分离,D项错误。
答案:AC
4、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的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含有的CO和CO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则①正确。又因CO和CO2分子中的氧原子数分别为1和2,则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②错误。CO和CO2的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2∶3,③正确。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碳原子数目之比是1∶1,④正确。
【答案】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为2 g
B.标准状况下,1 mol水蒸气的体积大约为22.4 L
C.273 ℃、1.01×105 Pa状态下,1 mol气体体积大于22.4 L
D.0.5 mol O2和0.5 mol N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
【解析】 1 mol H2的质量为2 g,与温度、压强无关,A错;标准状况下水蒸气凝结为液体或固体,不是气体,B错;273 ℃高于0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气体的体积增大,C正确;无论是混合气体还是纯净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非标准状况下不一定是22.4 L,D错。
【答案】 C
6、某同学一次实验中需称取5.0 g NaOH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 )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容量瓶未干燥就使用
C.转移溶液后未洗涤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解析】 NaOH潮解则使称取的5.0 g药品中NaOH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容量瓶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未洗涤烧杯、玻璃棒会使溶液浓度偏小;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加多水,使溶液浓度偏小。
【答案】 B
7、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置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解析:蒸发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故应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位置,最后放上蒸发皿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并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答案:B
8、蒸馏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蒸发皿 B.冷凝管
C.蒸馏烧瓶 D.酒精灯
答案:A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 kg 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的粒子“集体”就是1 mol
D.使用摩尔这一单位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
【解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之外,还有分子、离子等,A错误;0.012 kg 12C所含的粒子数(碳原子)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为1 mol C原子,B正确;1 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C正确;摩尔这一单位所指的对象是粒子,而粒子种类繁多,故需要指明粒子的名称,D正确。
【答案】 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mol SO3的体积是22.4 L
B.1 mol任何气体体积均为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0.3 mol N2和0.7 mol O2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 L
D.通常状况下,1 mol N2的体积约为22.4 L
【解析】 A项,标况下SO3为非气体;B项,未指明标况;D项,通常状况下不是标准状况。
【答案】 C
11、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定容时不应该仰视刻度线。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g/cm3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________;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一中,根据曲线图知,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故提纯纯碱时,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而氯化钠不会析出,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可以采用蒸馏法分离。
答案:(1)C (2)A
2、标准状况下有以下四种气体:①6.72 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 g H2S ④0.2 mol NH3
(1)物质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标准状况下,6.72 L CH4的物质的量是6.72 L/22.4 L·mol-1=0.3 mol,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01×1023/(6.02×1023 mol-1)=0.5 mol,13.6 g H2S的物质的量是=0.4 mol,故物质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④<①<③<②,体积关系亦如此。
【答案】 (1)④<①<③<② (2)④<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