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期中考-八上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溶液与溶解度专项提高】5大类重难点分层集训-尖子生培优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期中考-八上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溶液与溶解度专项提高】5大类重难点分层集训-尖子生培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1 11:33:27

文档简介

溶液与溶解度
考点一、判断是否饱和

考点二、饱和与不饱和之间转换

考点三、改变溶液浓度的几个方法

考点四、计算溶液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考点五、配置计算溶液



















考点一、判断是否饱和
1.将消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①蒸发溶剂  ②加入溶质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现有一20℃时的无色氯化钾溶液,能证明它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B.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C.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D.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氯化钾晶体析出
3.在温度保持t℃不变时,某物质M的溶液经过如下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M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M l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Ml溶液、M2溶液都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时M的溶液度一定是50克
D. M1可能是饱和溶液,M2一定是饱和溶液
4.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C. 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 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5.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溶质质量不变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6.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 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 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7.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考点二、饱和与不饱和之间转换
1.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三、改变溶液浓度的几个方法
1.60℃时,将36g硝酸钾溶于204g水中,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取第二份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 g;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 g.

考点四、计算溶液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1.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   )
A.100mL 54.35mL B.100mL 55.5mL
C.250mL 54.35mL D.250mL 55.5mL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时,会引起食盐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是( )
A. 称量完食盐时,天平指针向左倾斜 B. 实验所用的固体食盐已在空气中久置
C.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 取配制好的食盐溶液时,少量溶液洒在瓶外
3.下列关于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
D.36g 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4.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5.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
(2)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 ▲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克;
(3)将(2)中所得的60℃时的氯化铵溶液放入如图所示的小烧杯中,在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 ?(填字母序号);
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某同学欲配制20℃时20%的氯化铵溶液500g,需要氯化铵的质量 ▲ 克.他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在其他操作都无误的情况下,他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 (填“偏大”或“偏小”).

6.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1)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 ;
(2)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3)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 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3 实验4 实验5(用“<”或“>”或“=”填空)

8.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求:
(1)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多少?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五、配置计算溶液
1.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步骤,
(1)固体药品的取用步骤:
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 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或 ▲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 ▲ 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于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②把块状固体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 ,把块状固体放人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 ▲ 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③往试管中装入 ▲ 时,可先使试管 ▲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液体药品的取用步骤:(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 里)
?①倾倒:取下瓶塞, ▲ 在实验台上,标签要向着 ▲ , ▲ 紧贴试管口.
?②量取: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 放置,视线要与 ▲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③滴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 ▲ ,滴加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放于容器口 ▲ .
2.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3.如图是配置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D操作应选用 mL的量筒(从10m、50mL、100mL中选择);
(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E.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4.实验室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 、 ▲ 、 ▲ .
(2)分别说明如图所示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改正.




A.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A操作导致最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B.操作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 .?


5. 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mL。
(2)称取氯化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再用镊子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水:用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此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讨论】①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
A. 氯化钠晶体不纯 B.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②若要将该实验中所配制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请通过列式计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溶液与溶解度
考点一、判断是否饱和

考点二、饱和与不饱和之间转换

考点三、改变溶液浓度的几个方法

考点四、计算溶液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考点五、配置计算溶液



















考点一、判断是否饱和
1.将消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C )
①蒸发溶剂  ②加入溶质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现有一20℃时的无色氯化钾溶液,能证明它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B.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C.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D.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氯化钾晶体析出
3.在温度保持t℃不变时,某物质M的溶液经过如下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 M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M l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Ml溶液、M2溶液都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时M的溶液度一定是50克
D. M1可能是饱和溶液,M2一定是饱和溶液
4.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C. 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 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5.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D )
A.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溶质质量不变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6.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 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B. 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 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7.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考点二、饱和与不饱和之间转换
1.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 D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三、改变溶液浓度的几个方法
1.60℃时,将36g硝酸钾溶于204g水中,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 , 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 ?;
(2)取第二份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 17.14 g;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 80 g.

考点四、计算溶液溶解度与质量分数
1.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 B )
A.100mL 54.35mL B.100mL 55.5mL
C.250mL 54.35mL D.250mL 55.5mL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时,会引起食盐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是( BC )
A. 称量完食盐时,天平指针向左倾斜 B. 实验所用的固体食盐已在空气中久置
C.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 取配制好的食盐溶液时,少量溶液洒在瓶外
3.下列关于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A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
D.36g 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4.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5.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
(2)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 ▲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克;
(3)将(2)中所得的60℃时的氯化铵溶液放入如图所示的小烧杯中,在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 ?(填字母序号);
冰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某同学欲配制20℃时20%的氯化铵溶液500g,需要氯化铵的质量 ▲ 克.他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在其他操作都无误的情况下,他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6.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不是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3.8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1)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 3:10 ;
(2)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3 g;
(3)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 增加溶质 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3 = 实验4 = 实验5(用“<”或“>”或“=”填空)

8.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求:
(1)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多少?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15g (2)5﹪ (3)10﹪

考点五、配置计算溶液
1.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步骤,
(1)固体药品的取用步骤:
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 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或 ▲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 ▲ 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于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②把块状固体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 ,把块状固体放人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 ▲ 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③往试管中装入 ▲ 时,可先使试管 ▲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液体药品的取用步骤:(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 里)
?①倾倒:取下瓶塞, ▲ 在实验台上,标签要向着 ▲ , ▲ 紧贴试管口.
?②量取: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 放置,视线要与 ▲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③滴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 ▲ ,滴加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放于容器口 ▲ .


2.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3.如图是配置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D操作应选用 50 mL的量筒(从10m、50mL、100mL中选择);
(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 。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BE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E.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4.实验室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 、 ▲ 、 ▲ .
(2)分别说明如图所示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改正.




A.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A操作导致最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B.操作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 .?


5. 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mL。
(2)称取氯化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再用镊子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水:用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此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讨论】①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
A. 氯化钠晶体不纯 B.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②若要将该实验中所配制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请通过列式计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1)347(2)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
(3)50mL (4)加快溶解速率(5)①ACD ②加入13.92g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