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潼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潼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1 19: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二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班级 姓名 分数 2019.10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  )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 秦国在从西陲小国到兼并天下的过程中,舍弃了其他国家实行的已不合时宜的贵族世袭制,而实行了在当时来说带有创新性质的官僚制。秦代制度中最能说明此观点的(  )
A. 皇帝制度的确立 B. 郡县制度的实行C.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 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3.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他不仅把整个自然界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把社会伦理道德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4.学者研究发现,曹魏政权建立后颍川地区除了陈氏、荀氏、钟氏、杜氏、枣氏、褚氏等大族之外,很少再有其他姓氏的人才出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制度因素是(  )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 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 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 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6.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记载:“过去一个世纪,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宫院都有鳌山烟火和新样宫灯,辉煌如同白昼。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万历曾想为他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思,张居正却认为各宫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这一现象反映了内阁(  )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得到提高 D. 阁臣权力超过军机大臣
7.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  )
A. “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 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8. 宿迁市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成祖:“我设立内阁,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康熙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9.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 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1.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 清政府开始与列强勾结
C. 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2. 福建学界曾致电北京政府:“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  )
A.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3. 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在一份有关中国革命的“决议”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战线的一切运动中支持它。但是,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合并,也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共产国际的这份决议推动了中国(  )
A. 国民大革命 B. 土地革命 C. 全民族抗战 D. 解放战争
14.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促成(  )
A. 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 国民革命的失败
15. 结合下图和《八路军军歌》歌词:“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判断歌词中的“慷慨悲歌奔战场”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
A.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为收复东三省而进行的抗战
B. 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
D. 内战爆发后,全国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16. 自青岛登陆的日军精锐板垣师团,想不到临沂一战,竟被我庞炳勋等所统率的部队打得倒退九十里,使板垣想首占徐州的美梦落空。该段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
17.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8.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9.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的内容”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经世致用 D. 天人感应
20.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描绘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1. “自强运动”源自《易经》,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转化而来。19世纪60年代,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清政府的“自强”行为体现在创办(  )
A. 轮船招商局 B. 发昌机器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保兴面粉厂.
22. 当你看到有关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时,你会联想到的历史学习内容是(  )
A. 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B. 农工商总局的成立
C. 清政府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3.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
A. 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 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C. 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2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下层群众”指(  )
A. 农民阶级 B. 工人阶级 C. 大中学生 D. 知识分子
25.“1979年,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举办出口加工区。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该设想直接推动了(  )
A. 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26.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这位哲学家是(  )
A. 伯里克利 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 D. 康德
27. 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的获救,人如何摆脱控制着他的焦虑、恐惧、虚无和绝望。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人,上帝的存在是为了人的拯救。为此马丁·路德提出(  )
A. 圣经至上 B. 简化宗教仪式 C. 因信称义 D. 王权高于神权
28. 近代某一运动的领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该运动的旗帜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顺应自然 C. 因信称义 D. 理性主义
29. 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表明代议制(  )
A. 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 B. 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
C. 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 D. 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30. 《美国的历程》中指出:“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政府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相对于当时其他国家而言,美国的“新型”主要体现在(  )
① 确立联邦制 ② 确立共和制 ③ 确立议会制 ④ 实行总统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维护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
32.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制度。为减轻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明成祖建立了新的中央行政机构——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
33. 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清朝专制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则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34.下图是唐代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
3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发展,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
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10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2分)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3) 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4) 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3分)
37.(10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者及其作用。(3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3分)
四、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38.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9世纪后期台湾被迫离开祖国怀抱源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请指出1945年台湾光复的主要原因。(3分)
(2)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构想?(3分)
(3)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概括其内容。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完全实现于哪一年?(2分)
(4) 综上所述,请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的重要意义。(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D 2、B 3、B 4、C 5、D 6、C 7、A 8、D 9、A 10、D
11、C 12、A 13、A 14、B 15C 16、C 17、B 18、C 19、C 20、D
21、C 22、D 23、D 24、B25、A 26、B27、C 28、D 29、A 30、C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 32、B 33、B 34、B 35、B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1) 关键:诚信(取信于民)。(1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各国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冷落。(1分)
(2) 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分)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2分)
(3) 理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1分)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1分)
(4)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3分)
37.
(1) 事件:秋收起义。(1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1分)
(2) 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推动者:中国共产党。(1分)作用: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学生如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亦可得分)。(1分)(3) 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分)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1分)
(4) 经验:坚持武装斗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统一战线。 (3分)
四、问答题。(本题10分)
38.
(1) 《马关条约》。抗战胜利。 (3分)
(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分)
(3) 内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008年。(2分)
(4) 意义:祖国统一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