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
文综历史试题
24.西周前期的师旂鼎铭文记载师旂因其属下不从周王出征,便派属吏弘向伯懋父告状,伯懋父判处罚金三百镝,但他们拒不交纳,师旂只得把判词记在鼎上。这反映西周前期
A.周王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开始出现以下犯上的情形
C.等级制度遭遇抵制 D.周王实行宽厚的德治
25.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
A.法、儒以外学派的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26.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政权基础发生变化 D.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
27.《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商品经济推动了城市繁荣
C.守内虚外军事政策的实施 D.消防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28.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煤扇肩,僧扁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虚拟化 B.综合性 C.程式化 D.写实性
29.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这反映当时
A.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
C.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 D.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
30.1947年1月,冀南军区政治部对937名新战士的参军动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动机
人数
占比(%)
动机
人数
占比(%)
自愿参军
213
22.73
抓阄
3
0.03
为翻身报恩
1
0.01
家庭困难
240
25.61
保卫果实
5
0.05
为老婆
6
0.06
挑战来的
49
5.23
卖兵
12
1.28
村干选来
65
6.94
政治说服
28
2.99
区干骂来
5
0.05
带头
15
1.60
群众动员
192
20.49
假带头
3
0.03
群众投票
27
2.88
怕罚物质
35
3.73
农会斗争
2
0.02
为不拿参军粮
36
3.84
这反映出
A.革命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 B.农民是解放军的主要兵源
C.土地改革扭转了革命局势 D.人民要求革命的呼声高涨
31.有学者认为:“(雅典)杜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 B.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
C.是奴隶制专政的工具 D.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
32.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蘸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33.下图是十八世纪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英国输入原棉数量变化的统计图,图中数量变化与年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逻辑,对此做出最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B.北美殖民地棉花产量快速增长
C.法国大革命引发的国际市场变化 D.英国纺织业技术提升和蒸汽机的应用
34.《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却指出:“旧式的起义……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35.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制造品的关税率,结果引起世界各国的反制报复,从1931年9月到1932年7月,就有48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26个国家实行定额入口和公开禁运。这些做法
A.极大危害了世界经济 B.缓解了各国的经济危机
C.符合各国的民族利益 D.阻断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士农工商”,“士”被尊为四民之首,而“商”则居于四民之末。到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绅商”一词频繁出现。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成为致富的好途径。经商赚钱后,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晚清时期,捐输买官成为无缘科举及第的商人们跻身于绅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为明显,“弃士经商”蔚然成风。士商相混形成了绅商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在英国历史上,新贵族概念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英国封建贵族在经济上表现为从事封建庄园制经济为主,政治上表现为支持并维护王权。十六世纪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从他们中间游离出一部分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另外,十六世纪还有大批非贵族出身的商人、手工工场主购置教会。王室的大量土地而成为新贵族,跻身贵族行列。这表明英国新贵族是一个来源复杂、成分多样的“混血儿”,但他们在革命期间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对英国社会政治影响深远。
——金卫星、梧乃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绅商”形成的途径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1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贵族”的来源和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贵族”和近代中国“绅商”对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记述
出处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
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
上表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中日战争的记述,据此提取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提取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分析的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末教育和民国教育的不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和民国教育不同的原因。(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本次测试暂不命题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从医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7分)
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测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C
B
C
C
A
B
D
D
B
A
41.(25分)
(1)途径:商人捐输买官;士人经商。(4分)
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社会的政治腐败;传统官本位思想(或传统士农工商思想);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影响;甲午战后近代化经济的发展(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政治民主化;1905年科举制废除;实业救国思想(9分,每点2分,答对4点得9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来源:封建贵族;商人;手工工场主。(4分,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特点:经济上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4分)
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社会经济进步);对当时社会政治斗争影响较大。(4分)
42.(12分)
评分说明:
(1)信息提取(4分):提取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信息错误不得分。
(2)原因分析(8分):紧扣历史事实进行解释,史论结合。
示例:
不同记述:1937年7月7日,中日发生军事冲突,日方认为是日本军队受到攻击、日本士兵被杀引发了战争,日本是被动应战;中方认为日本故意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日本主动发起侵略战争。(4分)
原因:国家利益、叙述者的立场、社会环境不同等影响了历史记述。(2分)
日本的记述企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日本国内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与军国主义色彩,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加之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带来严重的冲击,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日本加强对外侵略扩张。(2分)
中国的记述还原了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国民党围剿红军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日本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2分)
综上所述,不同的立场、社会环境、国家利益影响历史叙述,应立足于特定环境客观认识历史。(2分)
45.(15分)
(1)教育宗旨不同:清末是忠君尊孔,民国是注重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内容侧重点不同:清末侧重儒学,民国侧重西学;教育行政机关不同:清末是学部,民国改为教育部,并确立了省县教育行政体制;在学制年限上,民国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年限缩短;民国注重教育立法。(8分,每点2分)
(2)政体不同,清末是封建专制政体,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国;清末教育思想落后,不适应民国政治的需要,急需改革教育;西学东渐进一步深入,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7分,每点2分,答对3点7分)
47.(15分)
(1)敬仰先代的医学家;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痛苦;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8分,每点2分)
(2)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等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7分,每点2分,答对3点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