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水圈和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
2、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
3、掌握洋流的概念、形成、分布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是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
2、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联系世界气候、渔场,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加深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
3、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2-3课时(拓展讨论可根据课时和学生情况安排)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比较、读图分析与教师的引导、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板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复习四大圈层,说明今天开始研究水圈
板书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情景:多媒体展示新闻
新闻1 杭州4月7日电 记者陈穆商报道:浙江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近年来却出现了用水困难。专家预测,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矛盾还将会进一步加剧,到2010年浙江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达到55亿吨,占当年用水量的16.8%,2020年缺水67亿吨,占当年需水量的18.3%。被称作“水乡”的浙江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用水困难?
新闻2 据报道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新闻3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课本材料 “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讨论1:见书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根据课本思考这所反映的情况矛盾吗?为什么?
2、水圈的水体组成
水圈是由不同状态、不同分布空间、不同矿物质含量的水体组成的。
说明海洋水是咸水及淡水资源的含量。(自然原因)
但也有人为原因。分析浙江省水利厅水政资源处处长祝永华说,浙江不是“没有水”,而是“有水但没水喝”。
(联系实际)我县这种问题存在吗?
讨论2 :作为学生,我们平时应如何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
讨论3: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只有海洋水是咸水,陆地水全是淡水,淡水中湖泊水、河水比重最大。对吗?为什么?
实际上,陆地上的地下咸水和湖泊咸水是咸水,冰川是淡水主题,但不易利用,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容易利用。
例1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地球上各种水体所占的比例。 答案:D
(转折导入)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板书)
1、水循环的概念(看书自学)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水循环过程
思考: (1)发生的领域
(2)主要环节
(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活动)让学生一画一幅海陆间大循环的示意图(草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再让另一学生对他的作业进行批改。如有不合理的进行修改。
多媒体总结
3、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水循环类型 发生流域 水循环环节 作用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凝结、降水等 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陆上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
拓展讨论1:陆上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海洋只有海上内循环。对吗?为什么?
陆上内循环是指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循环,它既发生在内流区域也发生在外流区域。外流区域既有陆上内循环也有海陆间循环。海洋水既参与海上内循环,有参与海陆间循环。
例2 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解析: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只发生在内流区域,不参与海陆间循环,天山冰雪融水也只发生在内流区域,未登陆的台风只限于海上内循环,只有长江东流入海,直接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答案:C
拓展讨论2:引导学生讨论目前人类主要从那些方面对水循环施加影响?
(时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如修水库和植树造林;空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4、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看书自学)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其意义有三点:
1)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
3)水循环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引导学生讨论4 :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的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例3 完成方框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由图可知,海洋是水循环的源地,也是水循环的归宿,而且海陆间循环的环节较多,由此确定该系统为海陆间循环。天山处在内流区域,它的冰雪融化后没有最终流入海洋;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未登陆的台风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
答案:(1)a-① b-⑥ c-① d-③ e-④ f-②
课本活动
看图2-3-4和2-3-5:
讨论:比较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和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坐标分析影响因素 河流一年中哪几个月的流量较大 什么原因
图2-3-5中1、2、11、12月份有何异常,为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幅图反映的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大多为内流河)的水源补给状况。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较少,水源主要靠高山、高原上的冰雪、冰川融水来补给。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升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河流的流量就会增加。所以,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句谚语:天越旱,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图中1、2月份是空白,说明气温在0℃以下,山上冰雪冻结,河流断流或封冻。
例4.读“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是 。
(2)这条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 (季节),原因是 。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一致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4)这条河流在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参与的是 循环类型。这种水循环可以使 。
答案:(1)降雨量 大气降水
(2)夏季 降水量大
(3)BD
(4)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多媒体展示
材料1、在十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这一有趣的实验说明什么 ?
材料2、在科学幻想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1864年7月36日,正在苏格兰附近航行的一只游艇,偶然捕获一条鲨鱼,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个瓶子。人们好奇地打开瓶子,又发现里面有张纸,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着内容相同的事。原来这是两年前一艘失事的船发出的求援信,后来,按照信中标明的位置,果然找到了失事的船长。
材料说明海水的什么特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是连续运动的整体。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的概念及热力分类(学生自学)
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讨论5 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在不同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拓展讨论3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还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学生阅读知识窗
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1. 洋流按成因的分类
2.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转)下面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两幅图形;来掌握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1、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看图2-3-6思考洋流的流向和盛行风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洋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 多媒体展示世界洋流图
①以太平洋为例,说明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并说出具体的洋流名称。
提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②南半球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和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折断?
提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
③观察北印度洋海区有什么特殊情况?并分析原因。.
提示:季风和北印度洋的面积
多媒体总结:
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呈反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其形成过程接上: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大洋东岸时,
3.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属寒流,是由于该地区海面广阔,受来自南极大陆极端寒冷的东风气流影响而变成冷性的,并且是全球热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
(承转)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组成要素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作为地球水体的主体海洋水的运动必然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画洋流模式图)
例题5、读图,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课件:世界气候和洋流分布图
①、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大的原因?世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还是西岸?为什么?
②多媒体展示:新华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记者熊伊眉)俄罗斯4大石油公司27日就建设一条从西西伯利亚油田至俄北部摩尔曼斯克港的石油管道。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方地区唯一的深水不冻港,它将被建成能够停泊大型油轮的石油码头。北纬 69.0 度, 东经 33. 度。分析原因。
2、找出图中寒、暖流交汇的位置,分析寒、暖流交汇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3、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大量的原油泄漏和燃烧,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海水污染,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形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危及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对虾产量锐减,贝类养殖几乎瘫痪。为什么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会影响到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
4.提问: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
(说明洋流的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
例题6、右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 ,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和 ,它们分别是 风带和 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a和 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于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 等。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总结、梳理本课知识,锻炼学生总结、梳理知识的能力
课后作业:
1.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岸线漫长,但巴伦支海沿岸是其最大、自然条件最好的海军基地,水温较其他北冰洋沿岸偏高。请分析原因。
【答案】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岸线虽长,海域虽广,但绝大部分满布坚冰和更加危险的浮冰,除破冰船外,其余船只行动维艰。而巴伦支海北侧和东侧由于岛屿护卫,使海冰难以逾越,西侧岛屿较少,易于与外洋沟通,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为之送来大量既温暖又较咸的海水,使巴伦支海的水温比周围北冰洋高,成为整个北冰洋的“暖池”,巴伦支海南部成为整个北冰洋惟一不冻的海域。
2.为什么撒哈拉沙漠会延伸到西海岸?
【答案】 撒哈拉沙漠面积广大与其位置有很大关系。北回归线穿过该区,使得该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加上干旱的东北信风从陆地上吹来,因此沙漠面积广大,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更加剧了沿岸的干旱程度。
3.欧洲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多采取三角航程。出程:由欧洲西部沿海港口至几内亚湾沿岸,依靠东北信风,顺加那利寒流南下;归程:从非洲几内亚湾,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美洲,再顺北大西洋暖流和中纬西风返回欧洲。试评述其合理性。
【答案】 由于当时用以贩奴的航船都是帆船,对风向和洋流流向的依赖性很强,所以欧洲的奴隶贸易,多采取三角航程。
(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降水 e、下渗
f、水汽输送
(2)此系统代表的是 循环,又称大循环,此循环能使
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下列地理事项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 )
A、黄河水注入渤海 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陆的台风 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⑥
⑤
海洋
④
①
③
②
图3-18
PAGE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