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别: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
1.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2.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4.右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印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6.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上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歉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统一了度量衡 ③用楷书书写 ④确立了皇帝称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周朝
C.商朝
D.夏朝
8.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9.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10.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2年 D.25年
11.西汉初年,百废待兴,刘邦采取宽松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后的统治者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 )
A.无为而治 B.文景之治 C.休养生息 D.光武中兴
1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1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14.“使诸子百家成为被禁之列,结束了新学术、新思想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在儒学上……社会的学术思想趋于单一化及僵化。”该材料评述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孝文帝汉化改革
D.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15.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6.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方框处应该是
A. 洛阳 B. 长安 C. 北京 D. 咸阳
17.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18.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
19.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20.《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二年下诏:‘民有嫁妻买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材料使用的纪年方法是( )
A.年号纪年法 B.干支纪年法
C.国君纪年法 D.公元纪年法
21.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是( )
A.皇帝联合外戚打击宦官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
22.右图展示的是我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制作过程,下列关于这项科技成果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是书写甲骨卜辞最重要的载体
C.毕昇变废为宝,降低原料成本
D.这项技术有利于文化传播交流
23.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又编制了右图所示医学体操的著名医学家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宋应星
24.《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25.东汉时一位帝王迷恋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专门遣人炼制丹药,供他服用。这说明他( )
A.信奉佛教 B.信奉道教
C.信奉儒家思想 D.信奉基督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26题13分,27题13分,共25分)
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1分)此文字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3分)
(3)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2分)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27.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的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1分)“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是指哪一政权?(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如何?(1分)你认同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1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的A、B两点分别是今天的哪两个地方?(2分)并指出丝绸之路开辟的最深远意义是什么?(2分)图二为代表的相关考古发现,对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何作用?(1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汉时期在政治、思想、对外关系三个领域的历史阶段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5:BCDDD 6-10:BACCC 11-15:BCCBD 16-20:DBDCA 21-25:DDBBB
26.(1)文字:甲骨文。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度。
(3)国家:鲁国。书名:《论语》。贡献: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4)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7. (1)制度:分封制。政权:秦朝。
(2)评价: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认同,理由: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但其在思想上一家独尊,不利于思想的自由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言之有理即可)
(3)A:陕西西安,B:欧洲罗马。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作用:提供考察丝绸之路的原始史料。
(4)政治上,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巩固;思想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外关系上,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与亚欧各国的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