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14课
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4课
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让我们追寻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思考: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结果怎样?能得出怎么样的教训? 人物一 人物二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失败教训: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洪秀全孙中山
“二十一条”
日本参加“一战”,于1914年秋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又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五九国耻” “二十一条”的其他全部要求。这就是。“二十一条”实际上是要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材料1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一)一、五四风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3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白银;同期,英国、法国、德国等对华贸易额有较大下降。材料2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 “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要求。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正义要求。材料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请问:(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中国在当时还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是弱国。弱国无外交问题探究1: 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通过阅读材料1、2、3、4,概括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形势:
(1)“一战”期间,美、日加紧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激起中国人民反帝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3)导火线:1919.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二) 材料1:1914年,中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则为85万多人;1919年为137万多人。
材料2:1912--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3: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思考: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 对内:扩充北洋军,割据混战不断,社会动荡;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
总之,政治上,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1:1912--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5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材料2: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 —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1912--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三) 思考: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我国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上: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阶级上: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自发斗争。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四)材料1: 材料2: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际背景①日、美加紧侵华,尤其是日本反帝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背景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早期工人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小结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直接原因)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5月4日起6月5日起北京上海学生
工人阶级罢课罢课、罢工、罢市2.经过: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28日释放被捕学生军阀政府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在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史上是第一次说“不”)“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本代表拒绝签署!”
中国近代著名
外交家顾维钧问题探究2: 思考: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只是取得初步胜利?3、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原 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思考: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初步胜利? 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问题探究3:性质作用影响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商人—同盟军 先进知识分子—领导者
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伟大功绩)。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未彻底反帝反封,没有广泛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有广泛群众基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相 同 点不 同 点 根本区别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儿,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五四运动虽已过去,但是五四精神并未过时,直到今天,爱国主义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高举的旗帜,五四精神仍是鼓舞和鞭策我们国家、民族、个人前进的动力。感悟五四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① 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1、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内部1、成立的历史条件: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1920年秋,中
国共产党第一
个早期组织在
上海成立。陈
独秀任书记并
把《新青年》
改为党的理论
刊物。1920年10月,李
大钊在北京建立了
共产主义小组;
11月开始出版了
《劳动音》。1920年下半年,
毛泽东等在长沙
建立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0年秋,董必武等
在武汉建立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0年冬,王尽美、
邓恩铭在济南建立
社会主义青年团,
出版《劳动》周刊。2、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
(2)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今兴业路(李达家)浙江嘉兴南湖何叔衡李达李汉俊张国焘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刘仁静(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3、内容:
1)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
主义
3)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意义: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 型 的 政 党: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
革命过渡开动脑筋 补充资料:中共“二大”
1、背景:1921 — 1922,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
2、时间、地点: 1922.7 上海
3、依据: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4、内容:指出工、农、小、民是革命动力;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5、意义: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两步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式:革命初次高潮 材料1: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中共三大决议(1923年)
材料2: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1年,马林同孙中山会晤时,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思考合作的原因: ①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体会:工人力量不够强大(必要性);建革命统一战线;
②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案;
③孙中山的转变;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⑤民主革命任务的要求合作方式党内合作2、合作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伟大意义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标志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主要内容 时 间比较: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新”在反帝
“新”在强调普
遍平等的民权;
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关
注农民和工人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新三民主义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VS基本一致3、国共合作的高潮:北伐战争目的:条件:对象:初步结果: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吴佩孚 、 孙传芳 、 张作霖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兵力20万兵力35万兵力20万广东广西蒋介石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动口号。汪精卫各抒己见国民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成功了?主观中共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4、大革命的失败:(1)经过: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中共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