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八年级地理黄河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八年级地理黄河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1 15: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去黄河上必坐最古老的摆渡工具
羊皮筏子
说 课 过 程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是我国的一条母亲河,对我国的影响非常的大,学了本节知识,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外流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长江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能读图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个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方案
通过学习黄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激发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得)
3、重难点
重 点
难 点
黄河基本概况、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确立依据:考试经常容易考到
确立依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些理论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相连接。因此,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因为只有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才会变得活跃,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内容的安排上,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黄河的概况、贡献、忧患及治理”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
二、说教法
创设情境
教学法
多媒体展示法
探究讨论法
问答法
三、说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问题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4.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法和学法具体的后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课题动机
问题讨论
点拨归纳
巩固练习
信息感知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
通过这一课改模式的实施,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发展、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别是通过自学、合作、探究、交流,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同时优化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采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黄河之水是不是真的从天上来?奔流到海是不是真的不复回?
(二)教学过程
1、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位置、发源地、最终注入海洋。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河口
旧孟津
注入海:
发源地:
上、中、下游的分界:河口、孟津
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形状:巨大的“几”字形
(1)黄河的贡献
找一找:
黄河的贡献这一部分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第一自然段中找出黄河的几个贡献,然后我再用ppt把黄河贡献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再总结。
设计意图:
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积极的去思考和寻找问题答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
问题讨论

(2)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找一找
我首先是将已经发放给学生的有关黄河忧患的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后,找出有关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产生的忧患后并用笔勾画出来,
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一名代表起来说,说完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设计意图
这样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还草还林
——植树造林
退 出
下游——“ 地 上 河”
地 面
“地上河”动画演示
点拨归纳
说一说:
让学生自己起来说,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
以幻灯片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

测试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黄河的泥沙绝大部分来自(?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源头
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C.下游培修、加固大堤  D.中下游疏浚河道
3.黄河的“地上河”出现在(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黄河下游缺少支流是因为( )
A.下游地区降水少  B.下游地区位于高原,地势高   
C.下游形成“地上河”
5.黄河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但不能称为我国第二大河,原因是( )
 A.黄河水量不如珠江、黑龙江等大河多。 B.黄河流域面积比珠江流域小。 C.黄河的水患比较频繁。 D.黄河的总落差比珠江、黑龙江要小一些 。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