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以学习夏加尔的油画作品《我的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为主,画中作者用立体主义分解法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具有浪漫主义抒彩,构图颇具超现实主义特色,兼顾教材中还提供的四种不同内容的形象及用这些形象创作的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提炼魔术组合的方法至关重要,只有有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创意,在造型表现中获得自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A4纸 铅笔 橡皮 勾线笔 彩笔或彩铅
教师准备:课件 标题 组合图案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
画面中的女人看起来是正面还是侧面?(正侧都有)
教师小结:这个女人的脸像不像有一个魔术师把人们的五官全都打乱,然后像拼图一样,拼接组合而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拼接组合方法。
出示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图形组合的有趣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出示毕加索的另一幅作品《格尔尼卡》。
同学们还记得这幅画是谁画的吗?(毕加索)
《格尔尼卡》除了自身的现实意义之外,还被称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品。立体主义,主要是追求几何形体组合排列所产生的美感。
你能看出《格尔尼卡》哪里运用到了立体主义吗?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简单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受到毕加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画家敢于像魔术师一样,大胆表现自己的画面,创造了各种有趣的画面。
二、观察分析
课件展示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村庄》和莱热的《工厂》
重点欣赏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村庄》
设置问题:
这幅作品中也有立体主义的几何化倾向,你发现在哪里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判断,分析大师作品,进一步认识立体主义。)
仔细品读这幅画:
1、画面的右边有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你怎样理解这个情感?
(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
想一想,人能够双手捧着一颗大树吗?
引出魔术组合方法:重组
画面的左边有一只羊,羊与作者有怎样的情感?你怎么看出来的?
(对视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羊脸里的图案运用了那个魔术组合方法?
魔术组合方法:重叠
画面里的房屋和人是怎样组合到画面中的呢?
魔术组合方法:倒置
教师小结: 在我国农村,有一群热爱剪纸的普通农民,他们没有接受过美术训练,完全不了解西方画家的各种流派与风格,但也出现了与西方画家类似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分析观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猜想画家想要表现的内容,深入理解画家用图形魔术组合方法进行创作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学生在分析观察画面时,引导学生发现魔术组合的方法。)
对比练习
课件展示剪纸作品,找出这些剪纸作品中运用到那些魔术组合方法,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运用到了倒置、重组、重叠)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剪纸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开阔思路
教师提供各种物象的图片,学生尝试魔术组合练习,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梳理本课学习过的魔术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打开创作思路。)
欣赏学生作品
设置问题:
这些作品都运用到了哪些组合方法?
这些作品都是用哪些图形组合成的?
(设计意图:欣赏学生作品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构图,防止学生创作时出现画面散乱的情况。)
艺术实践
回忆童年难忘的场景,利用魔术组合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神秘的作品。
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多种图形中自主挑选进行魔术组合。
评价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推选出一幅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1、你运用了什么魔术组合方法?
2、哪位同学的魔术方法巧妙?
3、谁的画面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环节,正确了解自己、学习他人,同时对本课知识再一次进行梳理。)
课后拓展
欣赏平面设计中的魔术组合
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图形魔术组合的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魔术组合的魅力,开阔学生视野。)